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訂租威海衛
訂租威海衛
時間
1898年07月01日 ~ 1930年10月01日
地點
北京、威海衛
相關人物
竇納樂、
奕劻
、廖壽恒、
王家楨
、
莊士敦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訂租威海衛專條》是清朝與英國於光緒24年在北京簽訂的有關租借威海衛的不平等條約。該專條簽訂後,清政府同意將威海衛及附近水面和全灣沿岸10英里以內的地方租借給英國,租期25年。
背景:
19世紀末,帝國主義在遠東的爭奪中,英國和沙皇俄國是主要的對手。1898年,沙俄通過強租旅順口和大連灣,使東北淪為它的勢力範圍,在華勢力大有擴張,引起英國的強烈不滿。在中俄就旅大租借問題談判時,英國就極力反對,看到沙俄租借旅大已勢不可免,英國政府決定強占威海衛,作為「補償」,以此與沙俄抗衡。
Top
發生過程:
威海衛是中國第一支現代海軍的搖籃,也是1894-1895年甲午戰爭時北洋海軍的一個重要軍事基地。1895年,日軍從榮成登陸,攻佔威海衛。
1898年3月27日,《中俄旅大租地條約》正式簽訂。次日,英國政府即電令英國駐華公使竇納樂,並照會清政府,正式提出英國租借威海衛。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英國與其他帝國主義國家進行了一系列交易。由於威海衛還在日本的佔領之下,英國首先向日本試探,雙方互換了秘密照會,日本表示支持英國佔有威海衛。然後,英、德進行秘密交涉,在得到英國保證「無意侵犯或爭奪德國在山東的權益」後,德國認可了英國對威海衛的要求。
在爭取日、德支持的同時,英國積極與清政府進行交涉。清政府不敢拒絕,只是表示,租借一事須待日軍撤出威海衛後才能商議。但英國政府迫不及待,竟揚言要派海軍去煙台。在英國的軍事恫嚇下,總理衙門照會竇納樂,同意將威海衛租借給英國,租期與俄國租借旅大的期限相同;中國仍可使用威海衛港停泊兵輪;英國以後不得再向中國提出領土要求。
竇納樂對前兩點表示同意,對第三點卻斷然拒絕。他蠻橫地宣稱,英國租借威海衛是專為在北方抵制沙俄的勢力,如果法國在南方佔有口岸,英國還將「另索一處抵之」,這為日後的勒索埋下了伏筆。清政府雖然幾次提出異議,但最後還是在英國的訛詐與威脅下屈從。
1898年7月1日,由慶親王奕劻和總理衙門大臣、刑部尚書廖壽恒為代表,大清帝國政府與大英帝國公使竇納樂在北京簽訂了《訂租威海衛專條》。
1900年,設威海衛行政長官署。
1901年1月1日,正式由大英帝國殖民部接管,並頌佈《威海衛地方政府組織法》。同年7月24日頒發《1901年樞密院威海衛法令》。
1901年,大英帝國在威海行政公署設行政長官一人,由英皇直接任命,地位等同於英屬殖民地副總督,但不同的是,他獨攬行政、立法、司法大權於一身,權力超過其它英屬殖民地官員。
1921年12月,中國政府代表在華盛頓會議上提出歸還各國在華租借地的要求。此後,中國政府便就威海衛租界問題與英國政府開始了長達8年的交涉。
1924年6月,曾訂立《交收威海衛專約》29條,後曹錕倒臺,英國政府借機將此案擱置,直到1930年6月雙方才重開談判。
1930年10月1日,中華民國外交次長、接收威海衛專員王家楨與英國駐威長官莊士敦在威海衛英國威海衛行政長官署前,舉行中英交收威海衛典禮。國民政府收回威海衛,置威海衛行政區,直屬國民政府行政院。
歷史影響:
此條約的簽訂,使英國輕而易舉地得到了一個中國北方的重要軍事基地,加上俄國強租旅大,使渤海灣的控制權完全落入帝國主義國家手中。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趣歷史、人民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