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談天》刊行
《談天》刊行
時間
1859年05月 ~ 1859年05月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李善蘭、偉烈亞力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清朝末年,「師夷長技以制夷」這句話廣為流行,有識之士發憤圖強的同時,也引入了介紹西方近代科技的書籍,英國天文學家約翰·赫歇爾所著的《天文學綱要》便是其中之一。作為第一部引入中國的系統性近代天文學著作,它擁有一個簡單而意義深厚的中文名——《談天》。
《天文學綱要》的作者約翰·赫歇爾①是天文學家威廉·赫歇爾②的兒子,約翰繼承了父親的工作,將二人的恆星觀測結果以及當時世界主要天文學成就總結記錄於該書。這部書可謂是「海納百川」,將幾百年間的天文學成果間雜著物理學成就編好類目,一股腦傾倒其中。從地球大小到太陽黑子,從月球溫差到土星光環,從萬有引力到發現海王星。
這部出版於一個半世紀之前的書籍,其內容的豐富性和準確性不亞於當代天文學入門手冊。
事件背景:
李善蘭是十九世紀中國數學界的代表,他創立了尖錐術、垛積術和素數論,提出「李善蘭恆等式」,此外,他還翻譯了大量西方近代科技類書籍,包括《幾何原本》後九卷、牛頓的《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等。在當時,科技知識被視為「奇技淫巧」,頗受輕視,醉心於「奇技淫巧」卻不擅長八股文的李善蘭自然也從未為官。但是,李善蘭憑藉著出色的數學才能,得以入幕洋務派首領曾國藩旗下,並在京師同文館一邊教學,一邊從事數學研究和翻譯工作。可以說,李善蘭是中國歷史上首批「大學教授」中的一位了。
Top
發生過程:
咸豐9年(1859年),《談天》出版,它打開了中國人的眼界,使部分學者系統性地了解到天體運行規律,思想也深入到太陽系的邊界。但是,在風雨飄搖的年代,學者們也只能淺顯地停留在「了解」的表面,無力進行天文學研究。
天文學,尤其是近代天文學,需要大量精密儀器的觀測和繁瑣的運算,必須以深厚的數學學科根基和雄厚的經濟實力做基礎,更需要政策的引導。儘管清政府已經認識到了天文學的重要性,在京師同文館開辦「天文測算」課程,設立天文學專業,建造觀星台,但為時已晚,侵略者的炮火燒毀了一切,只有《談天》及其所倡導的科學精神才流傳至今。
中文版的《談天》共有十八卷,分為四本書出版。第一卷和第二卷為「論地」和「命名」,論述了地球的基本情況以及本書中出現的「經緯線」「南北極」和「赤道」等術語。第三卷為「測量之理」,講述了天文望遠鏡、子午儀的使用方法。第四卷為「地理」,介紹了測量地球大小的方法、地球自轉產生的離心力和地心引力等。第五卷「天圖」則介紹了影響天體坐標的因素和測量天體赤經、赤緯的方法。第六卷和第七卷介紹了太陽和月亮的情況,例如太陽的半徑、太陽與地球的距離、太陽黑子和月球運行軌道等。受限於當時科技水平,對於「太陽為何能無窮無盡地燃燒」這個千古難題仍無法解釋。今天的我們當然知道,「久存不滅」的原因在於核聚變。第八卷「動理」運用牛頓力學對天體運動的現象進行了通俗的解釋,「力學」一詞在被譯作「重學」。
歷史影響:
《談天》將大量西方科學名詞譯為當代所使用的名詞,Uranus(天王星)過去被譯為「唹呢士星」,《談天》首次將其改譯為 「天王星」,離心力、向心力等力學名詞也沿用至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