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姚燮逝世
姚燮逝世
時間
1864年03月 ~ 1864年03月
地點
浙江
相關人物
姚燮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姚燮(1805-1864),字梅伯,晚號复莊,漢號野橋,別署大某(楳)、大梅山民、疏影詞史、复翁、老复、二石生等,小港姚張村姚家鬥人。一生足跡遍及浙東、浙北、蘇南一帶。通詩詞戲曲、傳奇小說、經史地理,以及書法繪畫,是我國近代文化史上傑出的文學藝術家。
事件背景:
姚燮(1805-1864)清文學家。道光舉人。善詩、詞、曲、駢文,又長於繪畫。字梅伯,一字复莊,號野橋,大某山民。祖籍浙江 諸暨,後遷北崙,姚燮生於北崙。祖父姚昀著有詩集,在地方上頗有文名,父親姚成是縣學秀才,故姚姓在北崙稱得上是書香門第。姚家有“小有居”,內“泉石寄邃,花木茂微”,每逢春秋佳日,姚昀便邀當地文士來“小有居”飲酒、賞花、賦詩。姚燮自幼就是在詩的環境中長大的。姚燮周歲識字,五歲能詩,童年所作《燈花詩》,大受父輩詩友讚賞,可說是個早慧的孩子。以後他博覽群籍,涉獵面很廣。姚燮學識淵博,多才多藝,不僅在詩、詞、駢文等文學領域有成就,同時對經史也頗有研究,並且善於繪畫,對繪事的鑑賞水平也很高。任渭長的畫,首先是由於姚燮的鑑賞讚譽而負盛名,成為南派畫家的宗師。任渭長有段時間就住在姚燮的大梅山館作畫,畫了一百多幅《姚燮詩意圖》,以詩意入畫境,以畫境傳詩意,幅幅獨具意趣,別開生面,是南派畫的珍品。
姚燮雖然才高學富,只是在科場上卻很不得意,道光14年(1834年)中舉後,五次上京考進士,次次落第,以後他便絕意仕途,在家坐館教學,發奮著述。姚燮一生著述很豐富,教出來的學生也很多,名重一方,堪稱為浙東名士。但讀書人不會理財,中年時家道中落,生計無著。又因鴉片戰爭,英侵略軍攻陷北崙,全家避難寧波,生活更加困迫,徐時棟於道光癸卯秋記姚燮的生活情況道:“是歲餘客杭州,有傳某伯(姚梅伯)死者,比歸知無恙。過之觀中,方作道士裝,為人懺悔。相視而笑,出手注《玉樞經》論茗共談。”弄到寄食道觀、當道士糊口的窮困地步,可見姚燮的晚境是夠悲慘的。
Top
發生過程:
姚燮博學多才,精通詩詞、戲曲,擅寫駢文,工於繪畫。
姚燮是個多產作家,曾寫過一千餘首詞和一萬二千餘首詩。姚燮在戲曲研究和《紅樓夢》研究上也頗有成就。
姚燮文學成就最大的是他的詩。當時為晚清鴉片戰爭時期,姚燮親身經歷了英國侵略者和清朝軍隊在甬東的戰役,並用詩歌詳細生動地描繪了這場戰役,具有歷史意義。
他繼承和發揚了前代樂府詩的風格,作品具有強烈的現實主義精神。詩詞作品的語言趨於平民化,通俗易懂。他的很多文學作品採用了歌謠體的體裁,琅琅上口,具有很強的敘事性和形象性。
在詩壇,姚燮有“浙東杜甫”之稱。一生作詩萬餘首,現存三千七百餘。 《清史列傳》中的《文苑傳》讚他:“所為詩蒼涼抑塞,逼近少陵。駢體文亦沈博絕麗、與彭兆蓀相近;尤工倚聲,其《疏影樓詞》讀之者以為厲鶚復生。”姚燮的大部份詩作收集在《复莊問詩》中。其詩作,如《悲岡謠》、《迎大官》、《捉夫謠》、《聞定海城陷五章》、《近聞十六章》、《客有述三部兵定海殉難事哀之以詩》、《哀東津》、《冒雨行》、《無米行》、《哀江南詩八章》等等,宛似一幅幅“流民圖”和“血淚圖”。大都是反映人民的苦難。沉鬱、憤懣是這些詩作的基調。
歷史影響:
時值晚清,又喜出遊,世易時移,才情四溢。在《愁倚欄令》中云:“我是江漂憔悴客”。生前,畫名滿江南;身後,文名高升;如今,學術驚宇內。 “事業蓬飄,文章草賤,依舊寒顱如巾。”這就是晚清名士、文化大家姚燮。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