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金陵機器製造局
金陵機器製造局
時間
1865年05月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李鴻章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金陵機器製造局位於南京市秦淮區中華門外,與大報恩寺遺址公園毗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金陵機器製造局是中國民族工業先驅,南京第一座近代機械化工廠,也是中國四大兵工廠之一,素有“中國民族軍事工業搖籃”之譽。
金陵機器製造局誕生於同治4年(1865年),李鴻章由江蘇巡撫升任代理兩江總督,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開辦金陵機器製造局。
1888年,金陵機器製造局為中國最先製造出第一門帶車輪移動的架退克魯森式膛砲,口徑37mm,2磅後裝線膛,聲名遠揚。
事件背景:
金陵機器製造局(今南京晨光機器製造廠的前身)誕生於1865年(同治四年),是晚清洋務運動中開辦較早、規模較大的工廠,其主要產品有槍、炮、彈藥、火藥、水雷等。繼任兩江總督劉坤一過瑞生洋行(J.J.Buchheistor),托英國軍火商黑魯(Hall)洋行代購了一套日生產能力為1000磅火藥的機器,並僱聘該洋行的技師波列士哥德(G.Brtcegird1e)來設計和監督廠房的建造。火藥局自1882年動工,到1884年建成。中法戰爭後,清朝廷要整飭各省機器製造。新任兩江總督曾國荃奏准擴充金陵機器製造局,增添了價值約10萬兩銀子的新設備。至此,金陵機器製造局成為一個擁有機器廠、熟鐵廠、翻砂廠、木工廠、火箭廠、火藥廠、水雷廠等工廠,數千工人,規模僅次於江南製造總局的大型軍工企業,是晚清洋務運動中開辦較早、規模較大的工廠其主要產品有槍、炮、彈藥、火藥、水雷等。
Top
發生過程:
1865年(同治4年)5月,李鴻章代理兩江總督,移營南京。在南京在聚寶門(今中華門)外掃帚巷東首西天寺的廢墟上興建廠房,籌建金陵製造局,亦稱金陵機器局,簡稱寧局。
1866年8月竣工,12月蘇州洋砲局移入,由劉佐禹任總辦,馬格里任督辦。設機器廠、翻砂廠、熟鐵廠和木作廠,製造開花砲彈、抬槍和銅帽等產品。投產時,有員工兵夫約400人。
1869年,寧局已能製造多種口徑前膛砲、砲彈以及砲車和槍彈。
1870年7月,在通濟門外神木庵舊址興建火箭分局。
1871年9月,在通濟門外九龍橋興建火藥局,後於1875年(光緒元年)被焚毀。
1873年,馬格里受命赴歐洲,於1874年從英國、德國和瑞士購回一批機器,進行安裝使用。這是寧局建成後進行的第一次擴充,使製造能力提高一步,為後來的發展奠定了基礎。
1874年,製造出三尺噴筒,用火藥發射的火箭1000支。馬格里早年從事軍醫,不精通製造技術,在寧局監造的68磅子大砲,1875年1月5日在大沽砲台試放時,發生爆炸,炸死士兵5人,重傷13人,李鴻章於當年7月,撤銷了他在寧局的任職。
1879年2月,寧局接井烏龍山機器局。此局係因籌備江防需要,於1874年在南京郊外建立。接收後,由寧局承擔江防砲台軍火製造任務,經朝廷批准,給寧局常年額定經費10萬銀兩,其中每年由江海關撥銀5萬兩、江南籌防局撥銀3萬兩、揚州淮軍收支局撥銀2萬兩。從此,寧局經費有了固定來源。
1881年,寧局仿製成功美式加特林機關炮(亦稱十門連珠格林炮)。
1884年,仿製成功德國克魯森式37毫米2磅子後膛砲和美式諾登飛多管排列機槍(亦稱四門神機連珠炮)。至此,寧局已發展成為既可生產劈山炮、24磅子生鐵開花炮、12磅子來福銅砲等前膛砲,亦可生產山炮、十門連珠格林炮、四門神機連珠炮等後膛槍砲,並能配套生產砲彈和砲架。寧局出品,除供應南洋、北洋各防營使用外,還接受各省防營訂貨。
1883年,中法戰爭爆發,寧局生產的軍火在此次戰爭中發揮了很大作用。兩江總督曾國荃奏報朝廷撥銀10萬兩,從美國購進機器50多台,進行擴建,並奏准每年增撥經費5萬兩,使該局能“放手製造”。擴建工程於1887年竣工,共支銀10.046萬兩,寧局又得到一次較大的擴充。
1888年,寧局仿製成功馬克沁單管機槍(亦稱賽電槍),這是中國製成的第一代重機槍。
至1896年,十門連珠格林炮、四門神機連珠炮和賽電槍相繼停造,遂製造抬槍及l磅子快炮。
1894年,寧局建立東子彈廠,採用無菸藥裝彈,這是製造技術上的一大進步。此時,員工發展到1200多人,比韌創時期增加近兩倍。是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寧局生產的後膛抬槍顯示了威力,受到使用防營的讚賞。局中工匠唐坤明,設計製造出一種威力較大的新式快炮,送大沽砲台和沿海地區使用,殺傷力很強,人稱唐為“金陵巧匠”。
歷史影響:
現金陵機器製造局內保存一批清朝和民國時期的建築,早期的機器正廠、機器右廠和機器左廠雖已拆遷,但建廠標牌仍保存在拆遷後的廠房門額上,這些標牌上分別註明同治5年(1866年)建機器正廠、同治12年建機器右廠、光緒4年(1878年)建機器左廠。
現存原建築有:光緒七年建的炎銅廠、卷銅廠,光緒9年和光緒11年5月建的熔銅房,光緒20年建的木廠大樓和機器大廠等。每廠建築少則一間,多則十餘間。這些廠房具有西洋風格,人字形屋頂,三角析架,門窗上部為拱形青磚清水牆,堅固寬敞。
除清朝時期遺留下的廠房建築外,還有民國時期的廠房及辦公用房三十多座(間),至今仍在使用著。這批活的歷史文物,使金陵機器製造局成為名副其實的近代中國工業建築的“陳列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