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清國的第一個出國考察團
大清國的第一個出國考察團
時間
1866年02月07日 ~ 1866年04月19日
地點
英國、芬蘭、俄羅斯、德國、荷蘭、丹麥
相關人物
斌椿、奕訢、廣英
資料來源:中國檔案資訊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同治5年(1866)2月7日,斌椿、廣英等人組成的考察團於歐洲考察,第一站是法國馬賽,之後到英國,待了五個星期後,先赴荷蘭、丹麥兩國,又赴北歐。在瑞典,考察團成員遊覽了北極圈內的小城,並看到極晝奇觀。隨後,考察團又前往芬蘭、俄羅斯、德國,4月19日啟程歸國。
事件背景:
清咸豐10年(1860),中國與英、法兩國簽訂了《北京條約》,不久,英、法、美、俄等國公使進駐北京。同年12月3日,恭親王奕等奏請在京師設立“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簡稱“總理衙門”)。10日,咸豐帝批准,並諭令由奕、大學士桂良、戶部左侍郎文祥管理。咸豐11年(1861)3月9日,奕訢奏請,將東堂子胡同內一處民宅改建為總理衙門辦公之地,其東半部為京師同文館(北京大學外國語學院前身),西半部則是與各國使節進行外交活動的場所。
總理衙門設立後,其成為總攬洋務、外交的中樞機構,而奕訢卻感到力不從心。關於《北京條約》中互派使節一條,奕除考慮費用與人才問題外,最為擔心的還是禮儀問題。如果中國使節到西方行西方禮,外國使節就可能要求見中國皇帝時也行西方禮,這是清廷絕不允許的,所以奕一直不敢向皇帝提派使節的請求。就在這時,海關總稅務司赫德的出現讓奕訢不再躊躇。
赫德,英國人,曾在寧波英國領事館擔任翻譯,同治2年(1863)10月,正式擔任海關總稅務司,第二年加按察使銜,成為清政府的正三品大員。作為清政府的僱員,他讓中國海關迅速完善。赫德認為“如果政策改變了,中國可以成為各國的領袖;如果政策不改變,它將變成各國的奴僕”。同時,他還一直主張中國應派遣使節出國,為此經常勸說奕訢和文祥。
同治四年(1865)7月18日,赫德來到總理衙門,向奕訢請假6個月,準備回英國結婚並看望父母。他提出,總理衙門可以派一兩名同文館學生,隨他前往歐洲考察,費用則由海關先行墊付。
經過一番醞釀後,同治五年(1866)正月6日,奕訢給同治帝遞上了關於為擬酌派官生隨同赫德赴外國遊歷采風的奏摺。
奕訢選定斌椿帶隊,一是認為他辦事老成;二是因為他是內務府正白旗漢軍。而且赫德向奕訢請假前,早已與一些總理衙門的官員談過此事,大部分官員將此次出使歐洲視作“苦差”,只有斌椿樂於前往。
Top
發生過程:
同治5年(1866)正月10日,奕訢在總理衙門接見斌椿、廣英等人組成的考察團。恰巧各國公使也紛紛來拜年,當他們聽說清政府要派人到歐洲考察都很贊同。隨後,總管同文館事務大臣徐繼畬送給斌椿一本《瀛環志略》供其參考。正月19日,考察團前往天津。21日,他們離開大沽口前往上海。2月7日,考察團在上海登上了開往法國的輪船,該船先行前往香港。這是斌椿第一次見到這麼大的船,他驚嘆“器具精潔,餚饌豐美”,“燭光照耀,入其中者,目迷五色”,“無不精妙”。考察團在香港短暫停留後,南下經越南等國,在2月18日到達此次考察的第一站法國馬賽。
馬賽“樓宇皆六七層,雕欄畫檻,高列雲霄”,“街巷相聯(連),市肆燈火,密如繁星”。而且考察團在下榻的酒店內還見到了升降機。22日晚,他們乘坐火車前往巴黎。在巴黎,人們已經開始使用兩輪車(自行車),考察團的成員們在參觀完巴黎的博物館、花園、街道後感慨不已。駐法國的各國使臣聞訊後,都紛紛拜會這位從大清國來的大臣。斌椿則保持著東方人的矜持,在他與各國使臣見面時,總是正襟危坐,還不停地搖著手中的折扇。在考察團參觀造幣廠、造船廠等地時,斌椿卻缺乏興趣,有時會稱病,讓兒子廣英代他應酬。
4月4日,斌椿一行人來到英國倫敦。這裡“人煙稠密,樓宇整齊”,但他看到“西人好潔”,卻用紙“拭穢”,實則浪費。在倫敦,考察團參觀了劇院、醫院等地,但斌椿對英國的兵營、軍器局、工廠仍不感興趣。他保持了中國士大夫不屑於“武夫”“兵事”的傳統。23日晚,斌椿應邀參加了維多利亞女王專門為中國考察團舉辦的宮廷舞會。在翻譯官的引導下,斌椿來到白金漢宮,成為進入此地的第一位中國官員。在眾官員簇擁之下,斌椿走進宴會廳,有“公侯大臣四百餘人,命婦八百餘人”參加晚宴,宴會廳之大,令他瞠目結舌。第二天,維多利亞女王親自接見了斌椿等人。斌椿十分感激,他對女王說:“蒙君主優待,得以瀏覽勝景,實為感幸。”女王表示:“此次遊歷,惟(唯)願回至中華,兩國愈加和好。”
考察團在英國逗留了五個星期後,先赴荷蘭、丹麥兩國,又赴北歐。在瑞典,考察團成員遊覽了北極圈內的小城,並看到極晝奇觀。隨後,考察團又前往芬蘭、俄羅斯、德國,4月19日啟程歸國。
歷史影響:
斌椿回國後,他將沿途見聞及觀感著成一部《乘槎筆記》,並呈報總理衙門。奕訢感覺斌椿對西方“雖不能畢悉底蘊,其於所歷之國山川形勝風土人情,尚能筆諸日記,略舉端倪”。 《乘槎筆記》記述了各國對考察團的盛情款待。當時,中西交往開始未久,西方各國都希望能與中國交好,多開展貿易,所以對中國客人皆盡地主之誼。 《乘槎筆記》對西方的街道、宮殿以及歌劇、照相技術等描述詳盡,而對軍事、工商業、政治制度等則是一帶而過,甚至絕口不提。以斌椿的地位和見識,他對這些深層次的東西既無興趣,也無法理解。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