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丁寶楨處決安德海
丁寶楨處決安德海
時間
1869年08月07日 ~ 1869年08月07日
地點
濟南
相關人物
丁寶楨、安德海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在八九歲時淨身,進宮後在咸豐帝身邊為御前太監。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善於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咸豐帝和葉赫那拉杏貞的好感。咸豐死後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干預朝政,打壓恭親王等。同治8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採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事件背景:
咸豐11年7月17日,咸豐皇帝病死在承德行宮。遺命以皇長子載淳繼承皇帝位,並派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輔弼幼主,主持政務。可是幼主的生母那拉氏暗中準備和咸豐皇帝的異母弟恭親王奕訢,發動政變,奪取政權。
當時恭親王奕訢正在北京主持與英法聯軍求和事宜。慈禧經過一番考慮後,決定讓自已的心腹太監安德海暗地裡竄回北京,來到恭王府,將奪權陰謀告訴恭親王奕訢。第二天一早,安德海就匆匆別去,奕訢立即向承德行宮發了要求奔喪的折子。
顧命大臣肅順接到奕訢要求奔喪的奏摺後,立刻找載垣、端華等研究對策。肅順認為恭親王奕訢是藉奔喪為口實,實際上是來向他們示威、奪權,必須阻止他的行動。最後藉口京師重地,留守重臣,一刻也不得離開,拒絕了奕訢要求奔喪的請求。
詭計多端的慈禧,見肅順識破了自己的計謀,立即與皇后商量了一番,最後下了一道密詔,蓋了“禦賞”和“同道堂”印章,再次派安德海星夜兼程進京,召奕訢速來承德共商除肅順大計。
奕訢接到密詔後,立即動身,打著奔喪的旗號,於八月初一日來到承德行宮。之後又在安德海的精密安排下,與兩宮皇太后見面商討奪權的陰謀,最後成功地發動了“辛酉政變”,奪去了肅順等八位顧命大臣的權力。
在辛酉政變中,安德海由於充當了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之間的秘密聯繫人,立下了汗馬功勞,最後被晉升為總管大太監,成了朝中顯赫的人物。
Top
發生過程:
同治8年(1869),久在宮闈的安德海想出宮遊玩並藉機斂財,遂藉口預備同治帝大婚典禮,再三請求慈禧太后派他到江南置辦龍袍、預備宮中婚禮所用之物,獲得慈禧太后許可。有了太后的支持,安德海置清朝不許太監擅出宮禁的祖制於不顧,帶領著一班隨從,前呼後擁地出京了。
安德海雖號稱欽差,卻並未攜帶任何公文,一路又過於威風張揚,因此在途經山東德州境內時,德州知州趙新聞訊對此頗感費解:既是欽差過境卻為何未接到“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按例清朝派遣大臣出京,軍機處外發公文,沿途地方官員按禮迎送)?僕役下船購買物品也未出示“傳牌勘合”(清朝奉命出京兵員由兵部簽發身份證件,途經各地,不需花錢買東西,可憑證取得地方官府供應的物資)。為謹慎起見,趙新立即將此事上報巡撫丁寶楨。
丁寶楨早就對安德海的仗勢驕橫非常憤慨,接報後立擬密摺,痛陳安德海種種“震駭地方”的不法行徑,併申訴了自己職守地方,“不得不截拿審辦,以昭慎重”的充分理由:一、清朝二百餘年不准宦官與外人交接,“亦未有差派太監赴各省之事況”;二、龍袍系御用之衣,自有織造謹制,不用太監遠涉糜費,且皇太后、皇上崇尚節儉,斷不須太監出外採辦,即使實有其事,亦必有明降諭旨並部文傳知;三、太監往返照例應有傳牌勘合,絕不能聽其任意遊興,漫無稽考;四、龍鳳旗幟系御用禁物,若果系內廷供使的太監,自知禮法,何敢違制妄用;五、出差攜帶女優,尤屬不成體制。
8月2日,安德海在泰安縣被知縣何毓福抓獲,與其隨從陳玉祥等三人隨即被先行押往濟南,由丁寶楨親自審訊。8月6日,丁寶楨接到由軍機處寄發的密諭,內稱:“該太監擅離遠出,並有種種不法情事,若不從嚴懲辦,何以肅宮禁而儆效尤。著丁寶楨迅速派委幹員於所屬地方將六品藍翎安姓太監嚴密查拿,令隨從人等指證確實,毋庸審訊即行就地正法,不准任其狡飾。如該太監聞風折回直境,即著曾國藩飭屬一體嚴拿正法。倘有疏縱,惟該督撫是問,其隨從人等有跡近匪類者,並著嚴拿分別懲辦,毋庸再行請旨。”8月7日,丁寶楨親自查驗確實後,遵旨將安德海就地正法於濟南,此日距安德海被抓不過五天。
歷史影響:
這件敢在太歲頭上動土的驚人之舉,一時震驚滿清朝野,曾國藩讚歎丁寶楨為“豪傑士”。權閹安德海伏法,也使得朝野上下人心大快,一時“丁青天”之譽傳遍民間。
史書稱他:能夠講讀《論語》、《孟子》諸經;藝術精巧,知書能文。他最大的能耐就是善於察言觀色,阿諛奉承不露一絲痕跡,以忠心獲得咸豐皇帝的喜愛,以柔媚贏得西太后的歡心,一生深得西太后的寵愛和器重。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