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何紹基逝世
何紹基逝世
時間
1873年07月20日 ~ 1873年07月20日
地點
長沙、蘇州
相關人物
何紹基
資料來源:清代書法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咸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 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據“大戴記”的英文翻譯,“大戴記”英文怎麼說_什麼意思_解釋_例句_用法 - 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著。
事件背景:
何紹基:1799年生,1873年逝世,湖南道州人。清代詩人,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晚號蝯叟。道光進士,官編修,博覽群書,在經,史,子學皆有著述,尤精小學。書法尤著名於世。書法自秦漢篆,至南北碑,皆心摹手追,遂自成一家。專從顏清臣問津,積數十年功力,探源篆隸,人神仙境,晚年尤自勤甚勤,摹“衡興祖”,“張公方”多本,神與跡化,數百年書法於斯一振。“平生作書,對聯特多,而不是一般應酬之作,書作著力,書藝很高,被譽為”書聯聖手“。著有“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文鈔”,“惜道味齋經說”,“說文段注校正”等。
書於同治4年(1865年)。紙本墨跡。楷書。七開,每開縱30.6厘米,橫30.3厘米。故宮博士院藏。何紹基的楷書從歐陽通“道因碑”入手,後又廣泛地臨寫六朝碑版及顏真卿楷書等,於“張玄墓誌“用功最多。何紹基的這件為鄧石如所書的墓誌,表現顏字端莊,開闊的正面形象。他主張從篆隸入手,自然解決”中怯“最好的途徑。因而在技術上,他選擇了回腕執筆法。何氏在寫鄧石如墓誌時,已年近古稀,但他能有效地避開由於他技術上奇特而造成的線條顫動,使這件作品更含蓄一些。
Top
發生過程:
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書法家、教育家、學者、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嘉慶四年農曆十二月與弟紹業一同出生於東門鄉東門村一耕讀民家。幼年家境貧寒,他和弟弟隨母就食於州西小坪舅舅廖氏家。
8歲隨父母入京,早年是阮元、程恩澤門生。 18歲應京兆試,取眷錄。
道光11年(1831年)取優貢生。
道光15年(1835年)中舉人,次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歷任文淵閣校理、國史館提調等職,曾充福建、貴州、廣東鄉試正負考官。
咸豐2年(1852年)任四川學政。為官僅兩年,次年因條陳時務得罪權貴,被斥為“肆意妄言”,受讒言所害,降官調職。遂辭去官職,咸豐六年(1856年),由四川出發,經陝西等地到達濟南,主講於山東濼源書院。講學之餘,盡遊濟南大明湖、趵突泉、珍珠泉、千佛山等處,留下許多詩句。
咸豐10年(1860年),受長沙城南書院之邀離開濟南赴長沙。前後在山東和長沙城南書院教書達十餘年。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註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遊,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
同治12年(1873年),病逝於蘇州省寓,葬於長沙南郊。
著有《東洲草堂金石跋》、《東洲草堂詩鈔》。
歷史影響:
何紹基是一位大書法家,但他的詩名為書名所掩。在晚清宋詩派中他是一位健將,擅於描繪山川。如其七律《元象》中有“石根水怒水根石,天外山驚山外天”一聯,上句比喻人世風波之複雜、險惡,下句又展示人類進步之不可限量,耐人咀嚼。
何紹基為官,因言事降調,於是遠離官場,周遊各地,以書法著作自娛,晚年倦遊,在長沙生活,與黃道讓、王先謙、王闓運等人相唱和,成為長沙詩壇雅韻之一章。
《隸書七言聯》 何紹基曾曰:“如寫字用中鋒然,一筆到底,四面都有,安得不厚?安得不韻?安得不雄渾?安得不淡遠?這事切要握筆時提得起丹田工,高著眼光,盤曲縱送,自運神明,方得此氣。當真圓,大難,大難!”,由此可見其對中鋒的高度重視和深刻理解。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