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英國侵藏戰爭
英國侵藏戰爭
時間
1888年03月20日 ~ 1888年10月
地點
西藏
相關人物
文碩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英國侵藏戰爭是清代光緒年間英國軍隊由英屬印度入侵中國西藏的戰爭。英國發動戰爭的直接目的是將錫金納入勢力範圍,並建立英屬印度與西藏之間的貿易與政治聯繫。戰爭共有兩次:第一次為光緒14年(1888年),英軍佔領錫金,並攻入西藏的亞東等地,英國稱之為「遠征錫金」(Sikkim Expedition),又稱隆吐山戰役。停戰後,中國派駐藏大臣赴印度與英國簽訂了《中英藏印條約》和《中英藏印續約》,中國割讓西藏南部小片土地,並承認錫金為英國的保護國。第二次為光緒29年(1903年)英軍由錫金入侵西藏,次年(1904年)攻陷拉薩,脅迫噶倫等官員簽訂《拉薩條約》,駐藏大臣則拒絕簽署。英軍撤退後,中國派出修約代表,與英國簽訂《中英續訂藏印條約》,英國承諾不侵佔西藏,中國則保證不准其他國家侵佔西藏。
事件背景:
19世紀,英國發動多次戰爭,控制了尼泊爾、緬甸、哲孟雄(錫金)、布嚕克巴(不丹)等國家,對中國西南邊疆形成包圍之勢。為阻止外國勢力的滲透,西藏一直禁止西方人入境遊歷、探路。
1875年馬嘉理事件後,1876年9月13日,清朝李鴻章與英國公使威妥瑪簽訂《煙臺條約》和《入藏探路專條》,其中除賠款、謝罪之外,還允許英國人開闢印度與西藏間的交通。
1885年,英國發動第三次英緬戰爭,滅亡緬甸貢榜王朝,緬甸成為英國殖民地。1886年,總理衙門大臣奕劻與英國公使歐格納簽訂《中英會議緬甸條款》,中國承認緬甸為英國屬地,英國則允許緬甸繼續向中國納貢,並同意暫緩派員進入西藏。
Top
發生過程:
1884年,英國派出一支大約300人的武裝侵入西藏,在干壩地方遭到藏民擋阻。
1886年,英國又派出大批隊伍集結在西藏亞東以南邊境地區,西藏噶廈派藏軍在熱納宗隆吐山建卡設防。
英國以藏軍侵入錫金境內為藉口,向清政府施壓,要藏軍限期撤除隆吐山卡,否則英軍也會在當地駐紮。清政府怕西藏邊境爆發戰爭,故一再退讓,要求藏軍撤卡並將藏軍撤離。西藏噶廈對清政府的做法非常不滿,清朝駐藏大臣文碩也認為熱納宗屬中國領土,支持西藏抗英。
1888年3月20日(光緒14年),英軍向駐紮在隆吐山的藏軍發動第一次進攻。守衛隆吐山的藏軍手持土槍、刀、弓箭、矛等兵器反擊,將英軍擊退。3月21日晨,英軍再度發動進攻,遭藏軍斃傷英軍大約百餘人。3月25日,英軍又一次進攻,造成藏軍較大傷亡。藏軍撤至亞東帕里等地,隆吐山失守。
隆吐山失守後,清政府將主戰的駐藏大臣文碩撤職,命主和派大臣升泰出任駐藏幫辦大臣,並派總稅務司赫德(英國人)之弟赫政充任升泰的助手。但西藏噶廈仍下令僧俗1萬多人赴前線,在6月到10月間與入侵的英軍多次作戰,試圖收復隆吐山。升泰到西藏後,忠實執行清政府的妥協政策,命令藏軍於帕里待命,不得反擊英軍。藏軍雖英勇作戰,但因武器裝備落後,指揮失當,最終隆吐山之戰失敗。英軍遂越過則里拉山口,深入西藏亞東的仁青崗、春丕谷等地。第一次英國侵藏戰爭結束。
戰爭結束之後,清政府派升泰赴亞東與英國方面會談。1890年,升泰與英印官員在亞東簽訂《中英藏印條約》,承認哲孟雄(錫金)為英國保護國,開放亞東為商埠,英國在亞東享有治外法權。此後,1893年,清政府又與英國在印度大吉嶺簽訂《中英藏印續約》(《中英藏印條款》),在西藏開亞東關通商,「聽任英國諸色商民前往貿易」,英印政府可派員駐紮亞東關查看貿易,亞東關開關之後,五年內藏印貿易互免關稅。自此,英國勢力侵入西藏。
歷史影響:
英國通過兩次侵藏戰爭,獲得了在西藏的各種特權。英國勢力在西藏的擴張,刺激了清政府迅速採取開發西藏的一系列措施,為西藏的社會發展打下基礎,但也影響了西藏噶廈同清政府之間的關係。西藏噶廈開始試圖與英國或俄國等勢力結盟,以抵抗清帝國在此地的直接干預。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