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明清銀圓
明清銀圓
時間
1840年06月 ~ 1911年05月
地點
中國
相關人物
清政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銀圓是一種以銀鑄造的錢幣,很早便開鑄於歐洲,曾廣泛在世界各地流通。以十五世紀末的西班牙銀圓最為流行,在中國俗稱銀元、圓銀、銀錢、銀餅、銀洋、洋銀、大洋錢、大洋、光洋、洋錢、洋鈿。
事件背景:
銀圓自古即有,古羅馬即有使用銀圓,但銀圓之所以大行於全世界,是15世紀西班牙鑄造之西班牙銀圓(Peso)。西班牙銀圓的重量、成色在1497年時由西班牙國王腓迪南定下,當時每枚銀幣之標準重量為27.468克,成色93.055%,即含銀25.56克。後改為成色90.2%,即含銀24.76克。
之後西班牙在美洲殖民地發現銀礦,並從美洲原住民處搶奪得大量白銀。位於墨西哥及秘魯的西班牙皇家造幣廠,在之後的數個世紀內鑄造了數以百萬計的西班牙銀圓,運送到美洲、歐洲以至亞洲各地,四處貿易的結果,成為當地流行的通貨。很多地方之後亦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當地的銀圓硬幣。現在不少地方的貨幣以「圓」(Dollar)或「比索(Peso)為名,皆是源自西班牙銀圓。1821年墨西哥獨立後,逐漸開始自行鑄造銀圓,是為墨西哥銀圓。
在美國,銀圓也有長久的使用歷史。美國歷史上,1776年美國獨立後以美元作貨幣單位。在1873年之前,美金鈔票一元,按美國法律可被兌換成24.06克白銀,即大約相等於一枚西班牙銀圓或墨西哥銀圓。因為美國政府甚少鑄造一美圓的硬幣,因此在南北戰爭前,西班牙銀圓與墨西哥銀圓一直是主要流通的貨幣之一,美國各官私銀行亦多以這些銀圓作儲備金。而在十九世紀末美國放棄銀本位制度以前,美國鑄幣局所鑄造的二十五美分及十分輔幣,俱按美元法定含銀量的四分之一及十分之一而造。
Top
發生過程:
在清朝,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各種銀元大量流入中國,並逐漸取代西班牙的佛洋。1911年辛亥革命後,才逐漸在中國市場消失。
由於外國銀元的流入,嚴重地影響中國的幣制和金融,同時也促進中國的幣制改革。
清道光年間(1821年-1850年),臺灣亦曾仿製銀圓,稱為銀餅,惟規模不大。
光緒14-15年間(1888年-1889年)廣東省開始以接近的重量、成色鑄造銀圓。
1889年,廣東地方當局正式設立銀元局,彷照墨洋的重量、成色和式樣,用機器大量鑄造,開啟中國本土自製銀圓的先例。其後各地均開始自鑄銀圓,抵抗外國貿易銀。銀圓因為上有蟠龍像,因此被稱為「龍洋」,各行省紛紛仿製。
宣統2年(1910年),清朝廷頒布《幣制則例》,規定銀為本位幣,以西制「標準重量為27.47克;成色90.2%,含銀24.76克」每枚重庫平七錢二分,含純銀九成,合六錢四分八厘。翌年5月開始鑄造。旋因辛亥革命發生,未正式發行。
歷史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清代的銀幣不同於同時期世界其他國家的銀幣,在中國本土中皇帝或者其他皇室成員、政治人物的肖像幾無被印製在清代的銀幣上面;幾乎所有的清代銀幣都是一面文字而另外一面印製龍紋。因此市面上常常見到的印有光緒皇帝或者慈禧太后的所謂清代紀念銀幣大多是臆造品,許多不知情的錢幣初學者常常上當受騙。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