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丹陽教案
丹陽教案
時間
1891年04月25日 ~ 1891年04月25日
地點
丹陽
相關人物
查文清
資料來源:新浪博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1891年4月25日,因丹陽百姓發現教會林地埋葬兒童屍首七十餘具,育嬰堂內也無一活嬰,群情激憤,放火燒毀了縣城天主教堂,史稱“丹陽教案”。
事件背景:
1861年,咸豐帝崩,其六歲之子載淳繼位,即同治帝。咸豐帝本任命肅順等八大臣贊襄政務,兩宮太后與恭親王奕訢發動辛酉政變,兩宮垂簾聽政,最後由兩宮之一的慈禧太后獲得實權。被稱為洋務派的奕訢與部分漢臣在消滅太平軍時認識到西方的船堅炮利,並且鑒於兩次鴉片戰爭的失敗,以「師夷長技以制夷」、中體西用為方針展開自強運動(又稱洋務運動)。當時總理各國事務衙門與隨後的北洋通商大臣負責對外關係與自強運動的策劃與推行,先後引入國外科學技術,建立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鋪設鐵路、架設電報網。建立翻譯機構同文館、新式教育(新學),培訓技術人才並派遣留學生到歐美日等先進工業國家,培育出唐紹儀與詹天佑等人才。開設礦業、建立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與漢陽兵工廠等製造工廠與兵工廠,同時也建立新式陸軍與北洋艦隊等海軍。洋務運動使得中國社會出現較安定的局面,史稱「同治中興」。其間太平天國於1864年滅亡。1865年,僧格林沁的滿蒙騎兵(八旗兵)中捻軍埋伏後全殲,賴洋務派左宗棠與李鴻章分別滅西、東捻,捻亂到1868年為止。
對外方面,1884年,清朝和法國為越南(安南)主權爆發中法戰爭。清朝失去藩屬國越南,越南成為法國殖民地,台灣也宣布建省。1885年英國入侵緬甸,清朝駐英公使曾紀澤向英國抗議無效,隔年被迫簽訂《中英緬甸條約》,承認緬甸為英國所有。日本在明治維新後國力大增,1872年日本強迫清朝藩國琉球改屬日本,清朝拒不承認,中日交惡。
Top
發生過程:
光緒17年(1891)4月25日,江蘇丹陽縣人民發現教會墓地埋葬兒童屍首七十餘具,育嬰堂內亦無一活嬰,遂產生公憤,群起將教堂焚毀。官府速派兵彈壓。激起鄰縣無錫、金匱、陽湖、江陰、如皋等縣,反洋教反滿清鬥爭。兩江總督劉坤一將六個知縣一併懲處,又將二十一人逮捕判刑,賠款十二萬元結案。
金庸的爺爺查文清是查家最後一個進士,是金庸最敬佩的人,也是對他年輕時影響最深的人。查滄珊在江蘇丹陽任知縣時,因為“丹陽教案”鎮壓不力被革職。鄧之誠的《中華二千年史》曾引用了光緒《東華錄》有關這一事件的記載,對此金庸引以為榮。他在小說《連城訣》的後記說:“我祖父查滄珊公反對外國帝國主義者的無理壓迫,不肯為了自己的官位利祿而殺害百姓,他偉大的人格令我們故鄉、整個家族都引以為榮。
查文清。查文清是光緒丙戌進士,因政績加同知銜。光緒11年(1890年)任丹陽知縣,翌年便遇上教案發生。在重重壓力之下,他以“待罪”之身,與鎮江知府王仁堪二人肝膽相照,一面對上慷慨激昂,痛陳天主教為害一方、荼毒幼孩的罪惡行徑,一面甘願冒著革官除爵、永無為宦之日的風險,為參與縱火的邑人一肩扛下了“縱逸”的罪名,最後落得個“甄別參革”的下場。雖然他到職在位僅一年時間,卻在丹陽人民心目中樹起了永遠的豐碑。改革開放之後,查文清先生的孫子、香港著名報人金庸到丹陽訪問,仍然感慨於其祖上這段壯舉。
歷史影響:
由此而導致對丹陽一邑以及查家的後代產生了重大影響:一是丹陽古城因教案而名動朝野,傳聞天下,載入史冊;二是查家的後人金庸禀賦祖輩俠肝義膽,揮筆寫就了一十五篇武俠小說,名揚天下,傳承了中華民族忠勇俠義之風範,潛移默化了億萬民眾的精神世界,這才是最為重要的!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