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上海華盛紡織總廠
上海華盛紡織總廠
時間
1894年09月19日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上海華盛紡織總廠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簡介:

1890年,中國第一家棉紡廠上海機器織佈局在上海建成投產。 1893年9月,不慎失火焚毀。 1894年,盛宣懷奉李鴻章之命在原址重建,改名“華盛紡織總局”。後又改名為“又新”、“集成”、“三新”。 1931年,因虧損被匯豐銀行收購。後幾經轉手,機器歸申新紡織公司。申新開工兩年後,又將機器運至滬西建廠,名為“申新九廠”。這台動力頭道粗紗機是1894年英國製造的,為華盛紡織總局原有設備之一,是我國現存使用最早的動力紡織機器。

事件背景:

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失敗給予清朝統治者心理上的沉重打擊。 清政府在《天津條約》和《北京條約》中用領土、主權以及一系列經貿特權暫時滿足了外國侵略者的要求,同時國內的農民戰爭也進入低潮,局勢暫時「穩定」。 痛定思痛,清政府中一些大臣,如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以及在中樞執掌大權的恭親王等人,認為中國面臨「數千年未有之變局」,他們繼承了魏源等「經事派」提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張摹習列強的工業技術和商業模式,通過官辦、官督商辦、官商合辦等模式發展近代工業,以獲得強大的軍事裝備、增加國庫收入、增強國力,維護清廷統治,這些人因此被稱為「洋務派」。1861年1月11日,咸豐帝批准了恭親王奕訢,會同桂良、文祥上奏的《通籌夷務全局酌擬章程六條》,以富國強兵為目標的洋務運動從此開始。

洋務運動給中國帶來現代銀行體系、現代郵政體系、新式教育(新學)、新式軍隊(滿清新軍)、新思想(共和)、鐵路、重工業(礦山鐵廠)等影響後世的成果。在文化交流、商務往來、科學技術上拉近了中國與世界的距離。 洋務運動時期建立的機構和系統今天還能見到,如:郵政系統、電信系統、鐵路系統、招商局、江南造船廠、交通銀行等均由晚清延續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