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俞正燮逝世
俞正燮逝世
時間
1840年03月 ~ 1840年03月
地點
南京
相關人物
俞正燮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俞正燮(1775—1840)清代學者。字理初,安徽省黃山市黟縣人。生於清高宗乾隆40年,卒於宣宗道光20年,年六十六歲。
事件背景:
俞正燮,家貧,性介,讀書過目不忘。年二十餘,負其所業北謁孫星衍。時孫星衍正上書朝廷請求為伏生建立博士,复求左氏後裔。俞乃作《左丘明子孫姓氏論》、《左山考》、《申雜難篇》,孫多采其文,故其議論學術,由此而名著。道光元年(公元1821年)舉人。越年會試不第。
12年,館新城陳用光家,為校顧氏《方輿紀要》。曾設館於陳用光所,又曾入張井、林則徐等人幕府,協助或參與編著《大清會典》、《黟縣志》、《欽定春秋左傳讀本》等,又協助陳用光校勘《讀史方輿紀要》。後應邀主講南京“惜陰書院”。治經以漢儒為主,曾謂秦漢去古不遠,可信者多。生平除治經外,於史學、諸子、天文、輿地、醫方、星相,以及釋道之閱,無不探究。認為西方曆法極精,三代秦漢之人是不能預解的。以某時法衡某時象,是非已明,故不能委過於三代秦漢之人。又善言地輿、說方域。論事甚有見識,不拘於世俗偏見,在其《節好說》中,認為《禮》所“一與之齊,終身不變”,若如此,則男人亦不當再娶!在其《貞女說》中-謂:後世女子不肯再受聘者,謂之貞女。其義實在未安,未同被而同穴,謂之無害,則何必親迎?何必廟見?何必為酒食以召鄉黨僚友?世上又何必有男女之分?這些都是聖賢未思之過。其足跡半天下,得書即讀,讀即有所疏記。每一事立一題,備巨冊數十,鱗比行篋中,積歲月,證據周全,斷以已意,一文遂立。性孝友,有“經師人表”之稱。生平足跡半天下,得書即讀。19年,江蘇學政祁寯藻聘主惜陰書舍,未逾年卒。
Top
發生過程:
俞正燮雖出生於書香之家,但自幼家境貧寒,其父俞獻“工駢體隸事,尤熟掌故”,曾先後主講河南聞政書院,任江蘇句容訓導,以及安徽廬江教諭等職, 薪俸並不豐厚, 膝下孩子卻有很多, 又不幸於嘉慶6年(1801)11月離世,時年僅五十三。俞正燮身為長子, 自二十七歲起就擔負起撫養母親妻小和五個弟弟的重擔。從此,他為了一家人的生計活路而四處奔波忙碌,過著艱苦、漂泊不定的生活,直到六十六歲在南京逝世。
俞正燮一生“閉戶著書,寡交遊”,勤於著述,碩果累累,不過因他是一介寒儒,諸多文稿卻無力自行結集出版,只是到他五十九歲時,由其房師王藻商諸及門孔繼勳、邱景湘、吳林光,醵金付雕而成,“厘其校正者十五卷為正集,餘為外集,以俟續梓。題為<癸巳類稿>,明是編之輯成於癸巳也”。而另一部《癸巳存稿》十五卷,則是“及《類稿》既竣,賣其書稍有餘貨,乃覓鈔胥,為寫未刻之稿”,且在俞正燮逝後七年由其友人張穆等捐資刻印成書。這兩部書,真可謂是俞正燮一生心力交瘁之作。
歷史影響:
天資英敏,讀書過目成誦。偶有所作,必薈萃群書,引經據典。於史學、天文、醫學均有研究。繼館侍郎陳用光處,校勘顧氏《方輿紀要》。
道光15年(1835)林文忠聘其修《兩湖通志》。晚年主江寧惜陰書院,好讀書,藏書有數万卷,家產所入,盡以購書,藏書處曰“四養齋”,藏書7萬餘卷。史稱“卒日,家無餘財,僅儲書七萬餘卷。”藏書多印有“理初”二字。纂修《黟縣志》、《兩湖通志》,著《癸巳類稿》30卷,巨冊數十本;《類稿》餘15卷,則由張穆編定,曰《癸巳存稿》,刊入楊氏《連筠簃叢書》中。 《說文經緯》、《校補海國紀聞》、《四養齋詩》等,咸豐間毀於兵火。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