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王鼎逝世
王鼎逝世
時間
1842年06月08日 ~ 1842年06月08日
地點
浙江
相關人物
王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王鼎(1768—1842年),字定九,號省厓,陝西蒲城縣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時期政治家、著稱於世的愛國名相。
嘉慶元年(1796年)成進士,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郎、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道光五年,服闋,以一品銜署戶部侍郎,授軍機大臣。追贈太保,諡文恪,入祀賢良祠。
事件背景:
王鼎少年時家境貧寒。他勤奮好學,心存大志。清嘉慶元年(1796年)中進士,曾歷任翰林院庶吉士、編修、侍講學士、侍讀學士、禮、戶、吏、工、刑等部侍朗、戶部尚書、河南巡撫、直隸總督、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曾改革河務、鹽政、平反冤獄,頗有政績。
鴉片戰爭中,極力主戰,反對議和投降割讓香港。 1842年,當林則徐因抗戰獲罪而被遣戌伊犁時,正值河南祥符(即河南開封)黃河決口,王鼎以大學士出署東河河道總督督塞河口。由於贊成林則徐禁煙抗戰,王鼎上疏道光奏留林則徐助襄河工,治河竣工後,又奏請任林則徐為河督。時英帝國侵略者二次海上北犯,道光皇帝怕得罪洋人,仍堅持將林則徐發往新疆。
王鼎回到北京後,向道光皇帝痛陳割讓香港簽訂協議對國家民族的長久危害,怒斥妥協派首領、首席軍機大臣穆彰阿為當代秦檜、嚴嵩。由於道光皇帝妥協求和的主意已定,王鼎在廷諫、哭諫均告失敗的情況下,決心以“屍諫回天聽”。 1842年6月8日深夜,懷惴“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也”的遺疏,自縊於圓明園,享年74歲。王鼎死後81天,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香港人從此脫離了祖國,一去155年。
Top
發生過程:
王鼎做官以廉潔著稱。為整飭吏治,他剛正不阿,不徇私情。他在刑部任職,先後深入九省審理過三十餘起重大疑案,使貪贓枉法者均被懲處,冤假錯案得以平反。即使封疆大吏直接插手。相互勾結的人為錯案,也照查不誤。浙江德清徐仉氏與前房兒子通姦,為滅口殺死兒媳徐蔡氏一案即為典型。仉氏姦刁,買通各級官吏、忤作獄吏,造成各級官員互相包庇,雖三次開棺驗屍。皆無結果。直拖延三年之久不能結案。任按察使的王惟恂,明知其情,卻被層層關係網所困,被逼自縊,使朝野震驚。王鼎複審,經過艱苦訪查,弄清了受賄網,涉及巡撫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縣四人以及許多縣吏、忤作等,案情真像大白於天下,“浙人頌為神明”。他剷除時弊,執法如山,顯示了錚錚鐵骨。王鼎本人從不依人上爬,堪為自律表率。同鄉同族王杰時任宰相,他從未讓傑助已升遷。他要求子女族人甚嚴。兒子回陝參加考試,他唯恐利用權勢不法行事,叮囑兒子考前不許“見客”“見長官”。跟隨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
王鼎關心國計民生,理財有方,被譽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理財能手。
道光7年,新疆張格爾在英國殖民主義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城掠地,割據一方。清廷令長令率兵討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證了軍需,卓有貢獻。平叛後得到賞戴花翎,繪像紫光閣的殊榮。王鼎在整頓天津長蘆鹽務,兩淮鹽政上,採取一系列有效措施,促進了鹽商經營,扭轉了鹽課拖久危局,保證了國家財政收入。
王鼎對教育、社會公益異常關心。他一生視學江西,一分校會試,兩主浙江張試,四主順天鄉試、二主會試,所得多奇傑士。任江西學政,常入基層督查,垂刻《朱子小學近思錄》、《六事箴言》等,充實教學內容。他在外做官仍心系故鄉,曾為蒲城堯山書院捐款,以供經費。他為倡辦義倉、義田。一次主持家務的四弟對地方捐稍有猶豫,他知道後寫信嚴責:“弟所見殊欠老成。此等義舉……弟當毅然行之……”他態度鮮明,誠心感人。
歷史影響:
王在戶部尚書任上,兩次對鹽政進行整頓。
清道光8年(1828年)赴長蘆鹽場調查鹽政弊端,提出緩舊稅、徵新稅,暫停徵稅三年,領鹽補貼以補損耗三項治理措施;道光10年(1830年)去兩淮鹽場,在陶澍等人的配合下,採取簡化管理、縮小浮收、穩定生產、打擊私販等措施,並提出新章法15條。經過整頓,朝廷稅收得到增加,食鹽產銷兩旺,百姓生活需鹽也得到保障。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