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郭絡羅·海齡逝世
郭絡羅·海齡逝世
時間
1842年06月 ~ 1842年06月
地點
金山
相關人物
郭絡羅·海齡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郭絡羅·海齡(?—1842年),是鴉片戰爭時期守衛鎮江、英勇抗英著名將領。郭洛羅氏,滿洲鑲白旗人。
事件背景:
原為山海關駐防驍騎校,後任直隸張家口協守備。
嘉慶18年(1813年)8月,李文成領導天理教在河南滑縣發動起義,建立農民政權,直隸長垣、東明,山東曹縣、定陶、菏澤、金鄉等地,紛起響應。9月,海齡隨同直隸總督溫承惠前往河南鎮壓李文成,因“屢著戰功”,此後擢升都司、游擊、參將、副將、總兵。
道光15年(1835年)遭琦善奏劾,降為二等侍衛,充任古城領隊大臣。
道光20年(1840年)8月,授西安右翼副都統,9月調任江寧副都統。
道光20年(1840年)6月,英軍侵占定海,沿海北上白河,威脅京師,於是“天下紛紛議海防”,內河長江亦戒嚴。
12月,道光帝調海齡為京口副都統,並諭其“飭副將巡圌山,操炮練兵,以防京口門戶。”
道光21年(1841年)1月,海齡抵鎮江赴任後,認真操炮練兵,積極從事京口備防。他從當地滿營一千一百八十五名官兵中,挑選八百名,加以操練,逐一指授臨陣機宜,訓練三個月,官兵皆知踴躍奮勵。並且,親到圌山,督率水師官兵,演放砲位,令其在沿海要隘,時常稽查英軍漢奸,還在像山東碼頭隘口,安設大砲四位,逐日演放,藉資熟練,以壯聲威。當時,他奏請“將沿江通商碼頭,暫時封閉”,受到裕謙抵制,指出其“封港之議,徒有礙於安分商漁,而於杜絕接濟英船等弊,仍未得其要領。
Top
發生過程:
道光22年(1842年)5月初,吳淞失守,英軍進入長江,江南各口防務癱瘓,“賊(夷)至官逃,舟臨兵潰”。英軍由圌山進逼鎮江,牛鑑、齊慎駐兵丹陽,互為瞻顧,不圖固守。6月5日英軍至鵝鼻咀,次日牛鑑帶兵一萬餘人到鎮江,即命道府延請富戶勸捐十二萬金“迎犒夷師”。住了一夜,便匆匆逃往江寧。海齡堅決反對牛鑑犒師妥協,竭力主張守城抵抗,“不與一議和事”“獨謂宜力戰”,並貼出告示,申明英軍如敢侵入,“本副都統立即提兵出擊”。
海齡採取閉城固守策略,保衛鎮江。在英艦抵金山之前,就開始作防御准備,禁止運河通航,強令城內居民遷徒內地,從四鄉收集家禽、生豬和各種食物,供給城市守軍和城郊軍營,並將旗營官兵和青州兵調入城內,添布四門,並添設槍砲,晝夜嚴加防守。閉城後,海齡做了一定的肅姦工作,但因嚴厲阻止難民遷徒出城,並持民族偏見,肆意擴大索姦,造成滿城亂捉亂殺,一度引起恐怖和混亂。6月12日,英軍登岸攻城。當時,英軍集中一萬二千人,其中包括海軍陸戰隊在內的九千人,具有所謂“高度的作戰效能”,而且,大部分士兵有毛瑟槍裝備,又配備砲隊,其他各類軍用物資,也應有盡有;而海齡守城,只有旗兵二千四百人,其中當地旗兵一千二百人,青州兵四百人,武器仍是古老的刀、矛和抬槍。敵我力量對比懸殊,敵人顯然佔有極大的優勢。
海齡發揚中華民族英雄氣概,無懼敵人優勢兵力,領導軍民保衛鎮江,堅決抵抗外國侵略勢力。他“親冒矢石”“點兵上城”,並“令城中居民置水甕磚石”,準備與侵略軍進行巷戰拼搏。守軍砲兵勇猛發炮,轟擊登岸英軍。侵略者說:“中國軍隊發來的砲火,曾對我方前進的船隻,給以致命的打擊。僅在十分鐘左右的戰鬥過程中,我方十六名海員和八名砲兵都受了傷。”當時,城外各地則由參贊大臣齊慎和湖北提督劉元孝帶兵防守。為了扭轉圍困局面,海齡曾一度派兵出城出擊。但在出擊失利後,便一味閉城自守,而且,對發動組織居民、鄉民助守也很不力。當齊慎、劉元孝敗退之後,英軍便於十四日全力攻城。海齡決心死守鎮江,與城共存亡。他親駐北門城樓,相機調度,並令協領武忠阿帶領青州兵,馳赴接應。
歷史影響:
《清史稿》:海疆戰事起,既絀於兵械,又昧於敵情,又牽掣於和戰之無定,畏葸者敗,忠勇者亦敗。專閫之臣,忘身殉國,義不返踵,亦各求其心之所安耳。嗚呼,烈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