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伍秉鑑逝世
伍秉鑑逝世
時間
1843年09月04日 ~ 1843年09月04日
地點
廣州
相關人物
伍秉鑑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伍秉鑑(1769—1843年),又名伍敦元,祖籍福建。其先祖於康熙初年定居廣東,開始經商。到伍秉鑑的父親伍國瑩時,伍家開始參與對外貿易。 2001年,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鑑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個從福建泉州來到廣東廣州的小家庭經營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顯赫的家族。
事件背景:
伍秉鑑的家族世居福建泉州,在福建是從事茶葉種植生意,康熙初年伍秉鑑的祖先移居廣東後開始經商,有關家族從事的業務並沒有可考證的記錄,估計是從事來往廣東與福建的茶葉買賣。到了第五代,伍秉鑑父伍國瑩時,這個家族才被外界所知曉。其父伍國瑩有兄弟兩人,兩個兄長終身未娶,很年輕就死了。伍國瑩繼承了家族微薄的財產。
康熙25年(1686年),廣州巡撫宣布凡資金實力雄厚的行商繳納一定白銀,便可註冊為“官商”,代官府包攬對外貿易,並代徵關稅。最初有十三家行商註冊,就被稱為“廣州十三行”,後來發展得有多有少,並不只是十三家。
乾隆22年(1757年),乾隆皇帝下令洋人來華貿易只准通過廣州一口,這一政策讓廣州十三行壟斷全國的對外貿易,也成就了它的繁榮。當時潘振承的同文行是十三行的總商。伍國瑩曾在同文行擔任賬房,不僅充當會計,而且參與資產管理和投資貿易,與英國東印度公司多有來往,積累了一定的經驗和財產。伍國瑩的家族商名叫伍浩官。他的第三個兒子伍秉鑑生下來以後起了個乳名叫阿浩,他就用了這個浩字,把家族的商名定為伍浩官。
Top
發生過程:
1834年的中國,出了位世界首富。
1686年春,廣東巡撫李士禎在廣州頒布了一項公告,宣布凡是“身家殷實”之人,只要每年繳納一定的白銀,就可作為“官商”包攬對外貿易。令李士禎想不到的是,這一公告竟會在以後的歲月里為中國催生出一位世界首富。壟斷清朝海上外貿,廣州十三行成為暴富群體。
17世紀後期,康熙皇帝暫時放寬了海禁政策,來華從事貿易的外國商人日益增多。於是,廣東地方政府於1686年招募了13家較有實力的行商,指定他們與洋船上的外商做生意並代海關徵繳關稅。從此,近代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廣州十三行”誕生了。在以後的發展中,這些行商因辦事效率高、應變能力強和誠實守信而深受外商歡迎。
1757年(乾隆22年),清朝下令實行閉關鎖國政策,僅保留廣州一地作為對外通商港口。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直接促使廣州十三行成為當時中國唯一合法的“外貿特區”,從而給行商們帶來了巨大的商機。在此後的100年中,廣東十三行竟向清朝政府提供了40%的關稅收入。
1840年6月,鴉片戰爭爆發時,伍秉鑑和其他行商積極募捐,出資修建堡壘、建造戰船。
1842年8月29日,鴉片戰爭以《南京條約》的簽訂為止。戰後,伍秉鑑曾獨自承擔《南京條約》中外債三百萬中的一百萬,朝廷恩賜三品頂戴。伍秉鑑在鴉片戰爭的舉動觸怒了英廷,而伍秉鑑又一直與東印度公司有債務上的糾紛,英國後來簽訂《南京條約》,提出將一口通商改成了五口通商,並容許英資與華商自由貿易,變相結束了廣州十三行商人對外貿易的壟斷權。 《南京條約》的簽訂使廣州十三行遭遇前所未有的衝擊,首當其衝的是居十三行之首的怡和行。
伍秉鑑在1842年12月23日,《南京條約》簽訂後數月,給他在美國的朋友羅伯特·福布斯寫信道﹕“如果我現在是青年,我會認真地考慮乘船前往美國,在你附近的某處定居。”。半年後伍秉鑑便於廣州伍氏花園病逝,譚瑩撰墓碑文說:“庭榜玉詔,帝稱忠義之家;臣本布衣,身系興亡之局。”他的五兒子伍紹榮接手事業。
鴉片戰爭後,中國的對外貿易中心轉到上海及剛開埠的香港。怡和行後來轉成茶行經營,後人伍崇曜仍然是美國旗昌洋行的大股東。美國歷史學家埃里克·傑·多林在他的書裡面說:“1843年9月4日,伍秉鑑去世,享年七十五歲,為舊中國貿易畫上具有像徵性的句號。他幾乎是廣州體制的化身。”。這裡的舊中國貿易指的是由十三行壟斷的一口通商的廣州外貿體制。
歷史影響:
美國《華爾街日報》統計了1000年來世界上最富有的50人,有6名中國人入選,伍秉鑑就是其中之一,他把一個從福建泉州來到廣東廣州的小家庭經營成全球首富的大家族,最顯赫的家族。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