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奕經逝世
奕經逝世
時間
1853年03月 ~ 1853年03月
地點
京師
相關人物
奕經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奕經(1791—1853),愛新覺羅氏,字潤峰,滿洲鑲紅旗人。道光帝侄子。原為京師乾清門侍衛,後任鑲藍旗滿洲 副都統、正藍旗護軍統領。
事件背景:
奕經(1791—1853),愛新覺羅氏,字潤峰,滿洲鑲紅旗人。道光帝侄子。原為京師乾清門侍衛,後任鑲藍旗滿洲副都統、正藍旗護軍統領。道光十年(1830年),浩罕入侵我國新疆喀什噶爾等地,他隨從欽差大臣長齡“馳往剿辦”。此後便由兵部、吏部、戶部侍郎,擢至黑龍江、盛京將軍,工部尚書,為道光帝所倚重。
道光21年(1841年)2月,道光帝又授他為吏部尚書、協辦大學士,3月署理藩院尚書。
同年8月,定海、鎮海、寧波三城相繼失守後,9月,道光帝任命他為“揚威將軍”,前往浙江收復失地。而穆彰阿、琦善之流,也暗地與他勾搭。
奕經奉命出都赴浙,帶了許多隨從,前呼後擁,“將軍之外,復有參贊,參讚之外,復有欽差,欽差之外,復有小欽差”
①。這些人都以軍營為利藪,“法紀聲名,罔所顧慮”
②。皇族出身的奕經,既沒有作戰經驗,也毫無戰鬥決心,他身為揚威將軍對“或戰或撫,游移兩可”
③,全無主見。幕客臧紆青曾建議“遇敵散攻,人自為戰”的靈活機動戰術,他雖然表面如議陳奏,但並不予以重視,從不作認真研究部署。11月,到蘇州,留戀金粉繁華,從未檢閱過軍隊,卻大肆尋歡作樂,宿娼酗酒,索財貪賄,差役繁興,連督撫也無可奈何。直到12月,才移駐嘉興。
Top
發生過程:
道光22年(1842年)1月,奕經從杭州進駐紹興。當時,從各省調來標兵一萬餘人,募勇二萬餘人,皆已雲集浙東,“人人思奮,敵愾同仇”,但奕經卻指揮、調度乖方,妄圖僥倖取勝。16日,他與參贊文蔚同時夢見:英軍“棄陸登舟,聯帆出海,寧波三城已絕夷跡”,以為“吉兆”。於是,約期當月29日舉事,分兵三路,同時反攻三城。
第一路,三千六百人,自大隱山反攻寧波,由阿木穰和黃泰率軍,分別攻打西門和南門,因軍機洩漏,遭到英軍埋伏,黃泰巷戰無援陣亡;第二路,二千四百人,從大寶山進攻鎮海,由劉天保和哈克里分別攻打鎮海和招寶山威遠城,英軍早有準備,當劉天保尚未進入鎮海城,就被擊敗,哈克里則一度攻入威遠城,後遭英艦大砲轟擊而失敗;第三路,召募水勇二千多人,從岱山潛渡進擊定海,因事先潛伏各港的五、六百水勇,已被英軍發現,並在預定1月29日同時反攻之前,就被擊敗。
收復浙東三城,對扭轉當時整個戰局至關重要。所以,當初道光帝對弈經曾寄以“一鼓作氣,揚我國威”厚望,再三叮囑“朕惟卿等是望,亦惟卿等是賴也。”而奕經反攻三城之役失敗,“遂致全局損失,軍威大挫,亡國之由,基於此役。”當時人憤慨譏諷奕經:“生長深宮,不知世事,膏粱紈絝,何足與謀大事哉?”
歷史影響:
由於在大寶山之戰中傷亡慘重,英軍不敢再次進攻,慈溪縣城才得以保全。當地百姓為紀念清軍的功績,募捐建立了“交節祠”,祭奠為國捐軀的清軍官兵。阿木穰、哈克里等藏族勇士的英名,也被安置在祠中祭祀。這些為保衛祖國而犧牲的藏族遠征軍的辮子,被剪下後送回了故鄉汶川縣的三江鄉,人們在那裡修建了一座“辮子墳”,以緬懷這些為祖國捐軀的勇士們。他們的英雄事蹟也一代代流傳至今。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