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羅大綱逝世
羅大綱逝世
時間
1855年10月 ~ 1855年10月
地點
天京
相關人物
羅大綱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羅大綱(1804—1855年),原名亞旺,廣東揭陽縣西門外藍田都上陽鄉寨內(今梅州市豐順縣湯南鎮新樓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洪秀全金田起義,固然主要是依靠楊秀清、馮雲山、蕭朝貴、韋昌輝、石達開等“上帝教”骨幹,而沒有參加“上帝教”的羅大綱也是一位一開始就對太平軍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的主要將領。
事件背景:
羅大綱,原名亞旺,廣東揭陽縣西門外藍田都上陽鄉寨內(今豐順縣湯南鎮種玉上圍/上圍古寨)人。他少怀大志,成年之後,遊俠江湖,“往來茭塘一帶,出沒無常”;常劫富濟貧,“獷猛異常”。
道光29年(1849年),嶺南大饑荒,羅大綱以“三合會”首領率饑民暴動。第二年因官兵追捕急,遂與波山艇軍溯西江而上,進入廣西。他參加反清秘密組織“天地會”,在永安(今廣西蒙縣)一帶組織信徒,活動於潯、梧、永安、荔浦等地,攻城略邑,突襲清軍。據羅惇《太平天國戰紀》所載,洪秀全起兵粵西,與馮、楊、蕭、韋、石等“六人共誓生死”。 “時水寇羅大綱有眾千餘人,掠永安州”,曾遇胡以晃。胡以晃勸其“歸秀全”。接著,太平軍派馮雲山對羅大綱進一步做工作,曉以大義,為羅大綱所“悅服”。羅大綱接受太平軍推翻清朝,開創新朝的綱領,“愛其軍律之嚴及其治軍教理”,終於服從太平軍集中統一領導的組織原則,於咸豐元年(1851年)初率所部2000多人從桂平江口投入太平軍,被任為左二軍軍帥。
Top
發生過程:
太平軍定都南京之後,洪秀全、楊秀清就急於圖河北,取燕京。對此,羅大綱清醒地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認為,“欲圖北,必先定河南;大駕駐河南,軍乃渡河”;“否則,先定南九省,無內顧憂,然後三路出師,一出湘楚,一出漢中,疾趨咸陽,以徐、揚(徐州、揚州)席捲山左(山東),再出山右(山西),會獵燕都”。並警告說:“若懸軍深入,犯險無後援,必敗之道也。”除此二策外,羅大綱還提出,既建都南京,務必多造戰船,精練水師,戰艦建成之前,應先用木筏堵截江面,搶占長江水上優勢。可惜這些具有戰略觀點的正確建議未能為專權的楊秀清所接受。北伐軍臨行,洪秀全也以“詔告”叮囑:“間道疾趨燕都,無貪攻城奪地以縻時日。”真是昏庸已甚。對此,羅大綱清醒而痛心地指出:“天下未定,乃欲安居此都,其能久乎?吾屬無噍類矣!”果不出所料,北伐軍慘敗於天津,太平軍最終被消滅。羅大綱的話,都不幸而言中了。
羅大綱鎮守鎮江,受命參與辦理對外事務。鎮江是外國商船進入南京必經之道。
咸豐3年(1853年)4月28日,英國公使兼香港總督文翰和隨員密迪樂,前往南京窺探太平軍對西方態度,於5月離開南京。文翰此行往返都經鎮江。羅大綱都與其打了交道。羅大綱在致文翰書中,嚴申太平軍對滿清“奉天討罪”,而“惠外和中、商旅不禁、關市不徵”,提醒英方不要被滿清利用,替滿清出力。當文翰得書,派密迪樂上岸謁見羅大綱時,羅大綱懇切地說,雙方“承認同一之上帝”,彼此就如兄弟,當應互相幫助。並告誡英商“不應再去賣鴉片”。密迪樂也申明願守中立而去。 6月5日,美國傳教士戴作士從上海到達鎮江謁見羅大綱,停留三天,贈羅大綱有關耶穌教書籍,羅大綱也以太平天國印行的書籍回贈,同時,託其帶信給上海的英國領事。在這封《殿左五檢點羅大綱致上海英國領事書》中,羅大綱勸誡他們在戰爭期間暫時別來,這並“非阻通商,終以兩下交兵,恐其往來不便”,亦以防滿清水師乘機尾隨,進攻太平軍。書中再次聲明,“同拜上帝,皆係兄弟”,書中要求其“現便攜弟處各書,仰懇悉教歷閱”。這無異於想通過傳教士之手去宣傳太平軍的各種觀點、主張。
羅大綱與外國人打交道,雖未洞悉侵略者的本性,但能作到不卑不亢,有理有節,不愧是一位卓越的外交家。
歷史影響:
羅大綱之死,史載不一,但在戰鬥中陣亡,卻是無庸置疑的。他作戰驍雄勁悍,用兵“剽迅如風,雄冠諸將”。特別是他愛兵一如父母,“可與眾同甘苦,士卒樂為效死”,所以“凡遇軍事艱危之際輒以大綱往”。就連所謂《賊情匯纂》的清方資料中也不得不承認:“羅大綱僳悍機警,賊中號為能者,然因非粵西老賊,功在秦日綱上而不封侯王”。羅大綱在太平軍中除剽悍善戰,戰功卓著外,更值得大書特書的是他有獨具識見的戰略眼光和卓越的外交才能。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