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林鳳祥逝世
林鳳祥逝世
時間
1855年03月 ~ 1855年03月
地點
北京
相關人物
林鳳祥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林鳳祥(1825年—1855年),太平軍北伐名將。廣西南寧市武鳴人,漢族,農民出身。
1851年(太平天囯辛開元年,清文宗咸豐元年)在廣西永安(今蒙山)參加太平軍。任御林侍衛。
太平天國癸好3年(清文宗咸豐3年, 1853)初,克武昌率先登城,升天官副丞相。 3月攻南京,首破儀鳳門。建都天京後,與李開芳、羅大綱率軍攻克揚州、鎮江。同年5月,與李開芳、吉文元等為北伐主將,率精兵2萬餘人在揚州誓師北伐,經安徽、河南、山西,攻入直隸,在臨洺關(今永年)擊潰清直隸總督納爾經額部萬餘人,封靖胡侯。繼續率軍由深州(今深縣)下滄州,抵楊柳青,直逼天津,攻克靜海(天津市的一個縣)。旋因孤軍深入,糧草不繼,又屆寒冬,漸入困境。
1854年南撤,退至阜城,吉文元戰死,又退至東光連鎮。
1855年2月,清軍急攻連鎮,督師苦戰,屢創敵軍。 3月,連鎮失陷,受傷被俘,後解至北京就義。追封求王。
事件背景:
1853年是年5月,太平軍北伐,林鳳祥奉命與定胡候李開芳、平胡候吉文元統率2萬餘人從浦口(今屬南京)出發,經安徽滁州北上。 6月攻克河南重鎮歸德(今商丘),擊潰清軍5000餘人,繳獲大批鐵炮、火藥。因無船隻,未能渡黃河北上,乃循黃河南岸西行,主力7月於鞏縣(今鞏義)渡過黃河。
渡河之後包圍懷慶(今沁陽),內攻堅城,外防清援軍,與敵反复爭奪,未能破城,延誤戰機。 9月初撤圍,從垣曲進入山西,破平陽(今臨汾),抵洪洞,然後東插太行山,於9月底破臨洺關(今河北永年縣治),進入直隸(約今河北)境。清廷大震,於京師成立巡防處,調兵阻擊北伐軍北上。林鳳祥避實擊虛,揮師於10月末進抵天津西楊柳青,於靜海、獨流鎮紮營固守,以待援軍。洪秀全、楊秀清得悉北伐軍在天津受阻待援,於次年2月調集援軍7500人,從安慶北上增援。林鳳祥久等援兵不至,被迫自靜海、獨流鎮南撤。
Top
發生過程:
太平天國甲寅四年(清文宗咸豐4年,1854)5月5日,至東光縣連鎮,與李開芳商定分軍。李開芳率精騎南下接應援軍,馳抵山東高唐,方悉援軍已在臨清敗沒,乃據高唐作固守計。林鳳祥則繼續困守連鎮,內缺糧草,外無援兵,以劣勢兵力頑強抗擊科爾沁郡王僧格林沁部清軍。
次年(1855年)2月棄守西連鎮,集中兵力守東連鎮。
清軍統帥僧格林沁將連鎮層層包圍,待至雨季到來,清軍又引南運河水,將連鎮淹泡,使北伐軍陷入彈盡糧絕的境地。可是林鳳祥鎮定自若,繼續指揮突圍作戰,連僧格林沁也認為,北伐軍“雖被圍萬分窮蹙,糧米斷絕,以人為糧,或戰或守,從容不迫,毫無潰亂情形”,充分顯示出林鳳祥的軍事才乾和大將風度。
太平天國乙榮五年(清文宗咸豐5年,1855)3月7日,在孤軍奮戰9個月後,連鎮終被清軍四路攻陷,林鳳祥因重傷,偕部分將士退入地道暗室,翌日被叛徒施紹垣出賣而被俘。由清侍郎瑞麟、總兵經文岱等檻送到北京,由大將軍綿愉辦理此案。在清廷嚴刑逼供下,林鳳祥僅留下一份403字的《供詞》,錄下其身世及經歷。最後被害於北京西市。行刑時(凌遲)林鳳祥毫無懼色,“刀所及處,眼光猶視之,終未嘗出一聲”,時年三十一歲。
太平天國壬戌12年(清穆宗同治元年,1863)洪秀全追封林鳳祥為殿前夏季察天軍頂天扶朝綱求王協千歲。
歷史影響:
盧六、馮雲山、蕭朝貴、林鳳祥、李開芳等一批批太平天國將領壯烈犧牲,最終使這次震盪全國、驚動世界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在清王朝和帝國列強的聯合鎮壓下失敗而告終,但是,它在中國近代史上留下了最光輝的一頁。
由漢、壯、瑤等族人民共同發動的太平天國革命運動,從1851年金田起義到1864年天京陷落失敗,歷時14年之久,戰鬥遍及大半個中國的18個省,給予清王朝的封建統戰和外來的西方資本主義侵略者以最沉重的打擊;同時,其漢、壯、瑤等族人民團結奮鬥、通力合作、並肩作戰的革命精神,成為後來八桂各族人民合力推翻三座大山,奪取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進行社會主義建設,實現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共同創造繁榮富強的廣西和南寧的重要“精神基因”。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