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馬國翰逝世
馬國翰逝世
時間
1857年08月 ~ 1857年08月
地點
歷城;
相關人物
馬國翰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馬國翰,字詞溪,號竹吾。歷城人。 1794年生。自幼隨父在山西任上讀書。他學習勤奮刻苦,少年時就顯露出文思敏捷的才能。馬國翰19歲時,在家鄉考取秀才。於是便以教書為業,先後開館於古祝、冶山及鮑山、黃石興隆寺等地,一直當了20年的私塾先生。
至道光12年(1832年)才考中進士,發陝西任職,先後任敷城、石泉、雲陽等縣知縣。
道光24年,升任陝西隴州知州。
事件背景:
清著名文獻學家、藏書家。字詞溪,號竹吾。清代濟南歷城南勸夫莊(後稱:權府莊、全福莊)人。原籍章丘市雙山辦事處三澗溪村,曾祖父(馬雲龍)時遷居歷城勸夫莊。清代著名學者、漢學家、藏書家。他自幼跟隨在山西做知縣的父親(馬名錦)讀書,學習勤奮,後從師金寶川、呂心源。博覽經史,文思敏捷。 16歲時,其父在山西太原病故。遂回曆城。 19歲時,在家鄉考中秀才。此後近20年,以教書為業。先後開學館於古祝、冶山及鮑山黃石興隆寺等地。
1831年(道光11年)中舉人,第二年恩科進士(三甲67名)。歷任陝西敷城、石泉、雲陽知縣。 1838年因“政績卓越”得到皇帝召見。後以“去家既久,墳墓廬舍均須修治”為由,辭官回故里。
1844年(道光24年)出任陝西隴州(今隴縣)知州。
1853年(咸豐3年)因病辭官回鄉。
1857年去世,葬於歷城縣九里山南麓。
Top
發生過程:
馬國翰生活的時代,漢學盛行。受此學風影響,早年即對許多珍貴古籍的散失深為痛惜,決心做一番古書輯佚工作。他在鄉間教書時,每見異書便抄錄下來;中進士後,步入官場,薪俸多用於購書,日積月累,共購買各類書籍達57000餘卷。他“殫心搜討,不遺餘力,晚歸林下,猶复孜孜,纂輯無虛日”,把唐代以前已經散亡、毀失的古書,從各種著作的註釋和引文裡,從許多有關文獻保留的片辭隻字中剔抉出來,加以考證,辨別真偽,然後分門別類匯纂成冊,定名為《玉函山房輯佚書》。
該書分為經、史、諸子3編,700多卷,共輯佚書594種,並自作序錄冠於每種之首。 《玉函山房輯佚書》是一部文獻學的浩繁巨著,它為蒐集和保存中國古代文化典籍作出了可貴貢獻。居家期間,他還利用閒暇,收集流傳民間的諺語,編成《農諺》1卷;撰寫了《月令七十二候詩自註》《夏小正詩自註》等有關農業季節、物候的詩文著作。
1849年(道光29年)寫成讀書札記《目耕帖》31卷。
1870年(同治9年),濟南濼源書院山長(即院長)匡源,請山東巡撫丁寶楨協助,從馬國翰親屬處借出《玉函山房輯佚書》書板,經過進一步整理,於4年後連同《目耕帖》一併印刷,分訂100冊行世,受到學術界的重視。馬國翰留傳後世的作品還有《竹如意》《紅藕花軒泉品》《玉函山房文集》《玉函山房詩集》等。
歷史影響:
根據家藏,悉加條理,仿晁公武《郡齋讀書志》和陳振孫《直齋書錄解題》體例,撰《玉函山房藏書簿錄》25卷,又作《續編》1冊,分經、史、子、集4編,61類,是一部有價值的提要目錄。所收秘、珍本較少,而以類書、實用之書較多。在蒐集、考證古籍時,對古籍散佚深為痛惜,雖有一部分為大型類書所徵引,但數量不多,遂致力於古書輯佚,廣蒐博採,不遺餘力。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