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陸應谷逝世
陸應谷逝世
時間
1857年06月 ~ 1857年06月
地點
蒙自
相關人物
陸應谷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陸應谷(1804-1857),字樹嘉,一字稼堂,蒙自人,嘉慶9年(1804)生於蒙自東村一戶沒落世家,薄有田產,生母早逝,少年時由伯父陸祥教養。
陸應谷生於蒙自東村,出身沒落世族之家,薄有田產,生母早逝,由伯父陸祥撫育成人,陸祥是地方上有名的“堪輿”(風水先生),曾把這方面的經驗、心得整理成書,陸應谷耳濡目染,除讀書外,對“堪輿學”也有興趣,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詩,是清代後期雲南著名詩人之一,也是晚清的一員封疆大吏。
事件背景:
陸祥是當地有名的堪輿(風水)先生,曾有這方面的經驗心得書稿,對少年應谷有所染,故有後來的著述《地理或問》而聞名朝野。但他的主要成就是詩,是清代後期的雲南著名詩人之一,也是晚清的一員封疆大吏。
陸應谷於道光2年(1822)中舉,12年(1833)參加壬辰恩科會試,中進士,因文學優良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此間,曾一度返鄉,並在五華書院執教。
清道光19年(1839)返京“執簡西台”,改官御史,先後兼過中和殿監試官,鄉試同考官,深受內閣大學士潘世恩的勗勉和知遇。
道光20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陸應谷傾主戰派。從1842年至1853年間,先後出任山西朔平知府,太原知府,江西巡撫,河南巡撫。最後,因防堵太平軍不力,被降調為直隸按察使。
道光25年(1845),陸應谷把歷年詩作選編成《抱真書屋詩抄》八卷,並請戴絅孫作了序。此後,不見有詩歌流傳。
咸豐7年(1857)病卒於任所。
Top
發生過程:
陸應谷道光2年(1882)中舉,12年(1832)參加壬辰恩科會試,中進士,因文學優良授翰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翰林院編修,14年底或15年初返回雲南,15年(1835),曾一度在五華書院執教,不久,返回蒙自。
19年(1839)返京,“執簡西台”,改官御史,先後兼過中和殿監試官,鄉試同考官,在此期間,深受內閣大學士潘世恩(芒軒)的勗勉和知遇,在其《抱真書屋詩鈔》中有一首《壽芝軒中堂老夫子七十》,句注中有“小子七年親炙,感知最深”等語。
道光20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他主張武裝回擊侵略者。
22年(1842)初春,陸應谷擢升山西朔平知府,離開北京。到任不久,應新任山西巡撫梁萼函召,前往太原。擔任朔平知府未滿一年,即移調太原知府,離任時父老依依不捨。在太原,政餘之暇,他據伯父生前寫成的“堪輿”原稿寫成《地理或問》一書,“28年戍申(1848)自刻於太原府署”。
29年(1849),清廷修建皇陵,陸應谷因《地理或問》一書聞名朝中,被推薦參與其事,並勘修陵區內河道,從太原調到京城,奔忙於河北易縣的西陵和昌平縣的東陵間,同年初夏,升任順天府尹。
30年(1850),江西巡撫陳阡被革職,清廷派陸應谷代理江西巡撫。
咸豐元年(1851)9月,奉召入京44,2年(1852)4月,升任河南巡撫,6月,署東河河道總督,移駐山東,12月,遷回河南巡撫任所。此時,太平天國革命軍已向北方挺進,清廷命他率軍駐守南陽,加強河南防務。
3年(1853)3月,太平軍攻克南京,洪秀全派兵遣將北伐,北伐主將李開芳、林鳳祥從揚州出發,連克鳳陽、懷遠,與吉文元、朱錫琨部勝利會師,由安徽亳縣進入河南。5月,攻占豫東重鎮歸德(商丘),乘勝向開封挺進,作為清王朝封疆大吏的陸應谷,責任所繫,自然殫思極慮,對革命軍進行防堵,先後收復歸德,解了開封之圍,但機動靈活的太平軍卻插向豫中滎陽,從汜水渡黃河,繞道山西,攻占豫北涉縣、永安,進入冀境,清廷震動,北京戒嚴。清廷認為,造成如此嚴重後果,陸應谷“未能先事預防”,難辭其咎,九月,將其革職,“交巡防大臣差委”,事後,降調為直隸按察使。
7年(1857),病卒於任所。
歷史影響:
陸應谷在朔平期間,常到各地巡視。冬天來了,他見自己的轄區內還有無衣禦寒的貧民,禁不住引咎自責:如何風雪裡,赤子尚無衣!曠野桑麻少,倉空鼠雀飢。憐他貧瘠甚,顧我撫綏非。馬首勞相看,傷心淚欲揮(《偶感》)。
道光25年(1845),陸應谷把歷年的詩歌創作選編為《抱真書屋詩鈔》八卷,並請戴絅孫作了序。此後,不見有詩歌流傳。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