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時間
1922年04月01日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臺灣總督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簡稱臺灣師大、臺師大或師大),前身為民國35年 (1946年) 改設創立的臺灣省立師範學院,省立師範學院與臺灣大學、省立農學院(今中興大學)、省立工學院(今成功大學)是當時臺灣省僅有的4所高等教育機構。
師大主要教學目標為培育中等學校師資,該校重點發展領域為教育學、語言學、現代語言、美術學、音樂學與體育學。設有國語教學中心、心理與教育測驗研究發展中心(簡稱心測中心,負責舉行全國國中升學考試)等校級教育研究單位。亦是第二期五年五百億計畫邁向頂尖大學計畫中十二所大學之一。
2015年1月與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科技大學三校結盟合組國立臺灣大學聯盟,並於2016年3月31日正式核定成為國立臺灣大學系統。
事件背景:
抗日戰爭勝利後,於1945年將臺灣總督府臺北高等學校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高級中學。
1946年,政府設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與臺北高中共用校舍,後臺北高中停止招生,師院接收臺北高中的校舍與設備。同時,為了師院畢業生實習與教育實驗,1947年4月接收當時臺灣省立臺北和平中學為附屬中學,成立臺灣省立師範學院附屬中學。當時臺灣大學、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範大學)、臺中農學院(今中興大學)、臺南工學院(今成功大學)是當時臺灣省僅有的4所高等教育機構。
1948年至1949年間發生四六事件,國民政府整頓臺灣師範大學,期間曾短暫停課。
1955年,師院改名為臺灣省立師範大學,成為臺灣最早的師範大學,1967年,配合高等教育由國家管理的政策,省立師大改隸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1975年7月,師大理學院遷至汀州路四段,即今日的公館校區。師大成立之初,大學生全部享有公費補助全額學雜費待遇,畢業後亦有配有教職,因此才能吸引學生在大學聯招同性質科系中錄取分數均排名前二志願,為台灣地區補充大量教師。但自1994年《師資培育法》公布後,打破師範體系壟斷教師來源,現在僅特定名額有公費補助,且必須分發至特定學校,因此師大光環不再。
Top
發生過程:
順應時代變化,該校現今改朝綜合、研究型大學發展,在教育學、人文學、基礎科學、藝術學、音樂學與體育學擁有深厚的學術基礎及廣泛影響力。由於近年來大學部畢業生非如從前必須從事教師行業或繼續升學,除了教育、文、理學院等系所,非教育相關系所歷年逐漸開設。目前該校設有教育、文、理、藝術、音樂、科技與工程、運動與休閒、國際與社會科學、管理、進修推廣等十個學院,三十二個學系(含碩、博士班)、二十五個單獨設置之研究所。除了本國發展外,日本的師範學院已於1987年後,皆改名為其他校名不再使用師範兩字。
另外為提供外籍學生修習中文,設有國語中心,其成立於1956年,在中國大陸改革開放之前,是全西方認識中華文化和學習華語的重要機關,英國劍橋大學和牛津大學曾規定其東亞系畢業生,需要到師大留學,修習華語一年,才可畢業;美國國務院也多次派遣外交官,學習華語。其歷史悠久,是二十世紀後半,西方國家認識中華文化的窗口,為臺灣國家級華語教學機構。而師大亦設有法語中心,推動臺灣與法國、歐洲文化交流事宜,為臺灣學習法語之重要機構,有最多之教師與分級班別,設置於歐洲文化與觀光研究所。2006年4月22日,師大合併林口的國立僑生大學先修班,定名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林口校區」,設置僑生先修部及國際與僑教學院於此,然而由於考量國際與僑教學院學生來往臺北與林口校區上課,交通往來不方便,2012年國際與僑教學院已經搬回來至臺北校本部校區,目前林口校區專辦僑生先修部。
歷史影響:
師大為倡導政府政策之推動,於1998年成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中小企業創新育成中心」扶植創新企業萌芽茁壯,建立縝密之區域產業合作,藉由學、業界專家之實務經驗與專業人力之匯聚,提供企業技術提昇及營運輔導,建置中小企業人力及技術交流育成平臺。 育成中心於2008年12月設立滿十年,十年來科技學院奠定卓越的育成營運基礎,特別辦理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創新育成十年有成【榮耀凱旋頒獎典禮】,為科技學院成立育成中心歷程留下輝煌的紀錄。2008年12月30日辦理育成中心移交儀式,在校長郭義雄見證下將育成中心由科技學院正式移交至研究發展處。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