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時間
1895年07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伊澤修二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簡稱國北教大、北教大、北教、國北),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大安區的教育大學,前身為「國立臺北師範學院」,於2005年改為現名。曾有意與台灣大學合併,至今尚未定案。
事件背景:
1895年,台灣總督學府學務部長伊澤修二於芝山岩創設國語講習所,初名芝山巖學堂。此為該校發源之始,故學生社團等多以「芝山」為名。
1896年,改名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
1920年,改名台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
1926年,原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台灣學生因與日本學生起衝突爆發學潮,總督府因而計畫設立第二師範學校。
1927年,原台北師範學校分割為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一師範學校(今臺北市立大學的前身之一,南門校區)、臺灣總督府臺北第二師範學校(今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的前身,芳蘭校區)創立台北第二師範學校於芳蘭地區,並將原臺灣總督府台北師範學校之台籍學生全數遷入,第一師範學校僅招收日籍學生。
1943年,太平洋戰爭末期資源吃緊,兩校再度合併為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分為「南門校區」(原第一師範)、「芳蘭校區」(原第二師範),南門校區收預科及女子部,芳蘭校區收本科生;日治時期將原「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及「臺灣總督府臺北師範學校」的學籍簿全部移至芳蘭校區(這也就是現今日治時期台灣曾就讀師範學校之菁英學籍冊皆存放於國立臺北教育大學之緣故),該校區別稱「芳蘭之丘」。
1945年,兩校區再度拆分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校(只招收男學生),簡稱「省北師」,與「台灣省立台北女子師範學校」(只招收女學生)之簡稱「女師」區別。
1947年,增設藝術師範科。
1948年,增設音樂師範科。
Top
發生過程:
1961年,改制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專科學校。
1963年,音樂師範科停招。
1968年,增設音樂專修科。
1987年,升格為臺灣省立臺北師範學院。設有初等教育學系(分設智能不足兒童教育組、美勞教育組、體育組、輔導組)、音樂教育學系。
1991年,改隸國立臺北師範學院,簡稱「國北師」。初等教育學系智能不足兒童教育組獨立為特殊教育學系。
1992年,增設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班)。初等教育學系美勞教育組獨立為美勞教育學系。
1993年,初等教育學系體育組獨立為體育學系。
1995年,初等教育研究所改名國民教育研究所。
1999年,増設國民教育研究所博士班。
2000年8月,增設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班,並分設藝術教育組、藝術組。增設傳統音樂教育研究所碩士班。
2001年,美勞教育學系改名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並與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系所合一。
2002年,增設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碩士班。
2003年,國民教育研究所改名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博士班)。
2004年,初等教育學系改名國民教育學系、傳統音樂教育研究所改名音樂研究所。增設造形設計學系。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改設藝術教育組、藝術理論組、藝術創作組、工藝創作組。
2005年,改名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成立「教育學院」、「人文藝術學院」、「理學院」。增設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碩士班、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
2006年,增設文化產業學系、數位內容設計學系。音樂學系與音樂研究所系所合一。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改名藝術學系。
2007年,玩具與遊戲設計研究所併入造形設計學系為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2008年,藝術學系、造形設計學系合併為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碩士班分組為藝術教育組、藝術理論與評論組、藝術創作組、工藝創作組及產品設計組。文化產業學系、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研究所系所合一為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原屬造形設計學系之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改與數位內容設計系整併、改名為數位科技設計學系暨玩具與遊戲設計碩士班。
2010年,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與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系所合一為教育政策與管理碩士班及教育政策與管理博士班。文化產業學系暨藝文產業設計與經營碩士班改名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含碩士班)。
2012年8月,文教法律研究所併入教育經營與管理學系為文教法律碩士班,並自原人文藝術學院改隸教育學院。
歷史影響:
市定古蹟: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大禮堂,1926年,紅磚造禮堂建築類型,具拱廊立面開有拱窗。
歷史建築:舊總督府第二師範學校小使室及便所,建於1927年前後,小使(校工之意)。後來小使、湯沸、浴室及物置室曾變更為琴房使用,今日延續做為工友休息室之使用。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