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國民小學
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國民小學
時間
1898年10月01日
地點
基隆
相關人物
臺灣總督府
資料來源:八斗國民小學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八斗國小位於基隆市中正區東北嶼,緊鄰新北市,附近四大漁港:碧砂、八斗、長潭和望海巷,有不同的風貌,面山靠海人文資源豐富。海大、海科館、八斗高中與學校合作無間,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題材。前身是日治時期建立的八斗子公學校。
事件背景:
1897年日本殖民政府在基隆成立「基隆國語傳習所」,隔年1898年又奉日據最高行政機構「台灣總督府」訓令改制為「基隆公學校」,旋又在八斗子地區設立「八斗子分教場」是為本校之伊始。
1908年(明治41年,民國前四年)4月1日,基隆公學校八斗子分教場奉令獨立為「八斗子公學校」,為日據時期本市的第三所公學校。校址設於八斗山山麓下的八斗子33番地,即後來的大榮街校址,原極為宜人悅目,後因北部發電廠的設置才有了改變。
1935年(昭和10年)為教化早期未受日語教學的住民,在公學校內附設「日語講習所」,以徹底實行皇民化政策。
1946年,劉錫齡先生奉令接掌本校,為本校光復後首任校長,同年4月改制為「基隆市中正第三國民學校」。後經歷任校長含辛經營規模已具。
1955年0月因北部發電廠煤煙瀰漫,影響兒童健康至鉅,遷校於砂子園校址,即今日北寧路396巷52號本校校址。
1968年8月,本校奉令改為「基隆市中正區八斗國民小學」,朱可亭先生為實施國民教育後首任校長。
Top
發生過程:
1979年11月,經台灣省政府教育廳選定為「資源教室實驗學校」,為本市最早的資源教室。
1981年5月1日,經教育廳指定為辦理學生自立午餐學校,又為本市早期以迄今日的午餐學校之一。
1981年月8日游泳池竣工,本校瀕臨東海,學生多擅於泳技,對外比賽屢獲獎項,但為學生游泳環境的安全,再校長及陳正夫主任大力爭取後終獲補助興建游泳池。
1984年年6月15日,因本校具有漁村特色,經教育廳指定為社會科課程實驗學校。
1989年4月改建東大樓教室,八月新建學生活動中心等工程陸續開工,1992年四月,又進行行政大樓改建工程;1994年2月,下操場修建為運動場,現有巍峨校舍規模自是奠基。近年的校舍改建始籌於金文心校長,在江定山校長任內大力推行。
1995年,創辦八斗國民小學附設幼稚園,招收幼童兩班。
1996年2月江校長退休,賴有通校長接任,先後完成東大樓風雨走廊和上操場綜合球場興建工程,繼而規劃校園的美化綠化工作,八斗國小正朝向一個全新的紀元邁進。
1996年成立成人基本教育班,全力推動成人教育,以結合社區,發展地方。
1999年,西大樓在賴有通校長的努力爭取下,進行改建,同時進行的有行政大樓增建和自立午餐廚房改建,預定於2000年竣工使用。
2002年8月1日賴校長有通奉調至仁愛國小,由原任東光國小胡校長英楗接任。
2010年8月1一日校長英楗奉調至仁愛國小,由原任西定國小錢校長彩雲接任。
歷史影響:
透過「八斗海洋童子軍」方案課程,帶領學童走出教室,參與社區,透過觀察、體驗、實作養成積極主動的習慣,成為真正的學習者,並成為影響他人的「公民」。「八斗海洋童子軍」自民國93年起,從社會領域鄉土課程轉化成豐富的童軍活動,參考學校教師專長、環境特色、引入社區資源,98年經教育處指定為海洋科技資源中心,面對環境的變遷,轉化出「八斗船情」、「美麗海岸」的學習方案,以在地的海洋環境為素材,透過方案課程和資訊科技的鷹架,運作「分享」「自主」、「合作」及「創新」的教學策略,關注四個面向「執行面」、「結構面」、「策略面」和「文化面」,產生4Q4力-「PQ」自律~持續力、「IQ」願景~觀察力、「EQ」熱情~創造力及「SQ」良知~品格力,能點燃「內心之火」的海洋公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