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老松國小
老松國小
時間
1896年05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臺灣總督府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簡稱老松國小,是一所位於臺灣臺北市萬華區桂林路64號,鄰近艋舺龍山寺、艋舺祖師廟的公立國民小學。原校地的一部份剝皮寮歷史街區已另設立臺北市鄉土教育中心。老松國小的校舍改建於1920年時,由於設計古樸幽雅,已於1999年時獲公告而成為臺北市的指定古蹟建築之一。
事件背景:
明治29年(1896年)5月:「台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創立,校址於艋舺學海書院內。
明治39年(1907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現址(蓮花池畔);同年該校與大稻埕公學校(今臺北市立太平國民小學)因意見不同而發生多次衝突,直到大正9年(西元1920年)才結束。
大正7年(1918年):舊校舍毀於蟻蝕。
大正9年(1920年):校舍改建為現貌。
大正11年(1922年)4月:改稱「老松公學校」。
昭和16年(1941年)4月:改稱「臺北市老松國民學校」。
昭和20年;民國34年(1945年)10月25日: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
民國35年(1946年)7月:成立「臺北市老松初級中學」,校長由國民學校校長兼任。
民國36年(1947年)7月:「老松初中」改稱「臺北市立老松商業職業學校」(今臺北市立華江高級中學)。
民國55年(1966年)9月:全校計158班,學生數達11,110人,創班級數和學生數全球最高紀錄(但其後班級數遭到臺北縣板橋市後埔國民小學及臺北縣永和市秀朗國民小學超越)。
民國57年(1968年)12月25日: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
民國67年(1978年)8月:附設「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小學補習學校」創立,原「民眾補習班」廢止。
民國79年(1990年)3月22日:行政區域變更,改稱「臺北市萬華區老松國民小學」。
民國99年(2010年):4月校門開始改建,同年8月30日校門改建完成。
Top
發生過程:
民前16年(1896)5月:創立於艋舺學海書院,校名為「臺灣總督府國語學校第二附屬學校」。
民前5年1月:改稱「艋舺公學校」,校址移至今地址。
民國34年(1945)11月:臺灣光復接收完畢,改稱「臺北市龍山區老松國民學校」,派鍾文修先生為首任校長。
民國35年7月(1946):成立「臺北市老松初級中學」,校長由國民學校校長兼任。
民國36年7月(1947):「老松初中」改稱「臺北市立老松商業職業學校」。
民國40年5月(1951):鍾校長文修榮調臺北市教育局國民教育科長,由教導周家樹主任升任校長。
民國95年5月(2006):歡度110週年校慶。
民國97年11月22日舉行綜合大樓落成啟用典禮,由臺北市政府教育局林副局長騰蛟蒞臨剪綵。
民國98年4月(2009):完成康定路、昆明街圍牆整修工程。
民國98年6月19日剝皮寮老街西側修復再利用工程完工。
民國98年8月:遴選簡校長邑容為第十一任校長。
民國99年6月(2010):榮獲99年度臺北市優質學校評選!【類別:資源統整】。
歷史影響:
1.校舍建築係圓形拱門長廊,頗具古樸典雅之藝術風格,已列入本市古蹟。
2.落實特殊教育,設立啟智、啟聰、身心障礙班,協助特殊學生適性發展。
3.推展愛心家長服務隊,親師相攜,資源共享,為教育譜下美好未來。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