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牛鑑逝世
牛鑑逝世
時間
1858年04月26日 ~ 1858年04月26日
地點
涼州
相關人物
牛鑑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牛鑑(1785——1858年),字鏡堂,號雪樵,籍貫甘肅武威涼州。
嘉慶19年(1814年)進士。
事件背景:
牛鑑(1785——1858年),武威人,曾任過一個時期小京官,道光11年(1831年)開始以道府用,此後歷任糧儲道、按察使、府尹、布政使,道光19年(1839年)署江蘇巡撫,不久,升為河南巡撫。
道光21年(1841年)9月,授兩江總督。
當時,英軍入侵浙東,危及江蘇。牛鑑抵任後,一度曾以“江、浙毗連”為由,奏調防海。道光帝諭其對“江蘇各海口,防堵事宜,亟須籌辦,務使處處有備,不致臨時周章。”①實際上,牛鑑對防堵事宜,很少過問,上海、吳淞防務主要是江蘇巡撫梁章鉅會同江南提督陳化成認真經辦。牛鑑只是同意梁章鉅對上海實行開港的主張,以“上海縣口,日久封閉,商船守候多時”為由,與梁章鉅共同向道光奏請開港。牛鑑對道光帝強調江蘇各海口,“務使處處有備”的旨意,根本沒有引起重視,甚至加以抵制。
就在牛鑑上任兩江總督的同月(9月),京口副都統海齡親到焦山地帶,查看長江形勢,以為當時焦山一帶只有旗兵一千六百人,不敷守禦,曾奏請添兵,增強防守力量,並給其營兵預支半年錢米,道光帝即諭牛鑑等“體察情形調派,毋誤事機”,而牛鑑“均以毋庸入告”。
10月,江南著名“謀士”包世臣向前任江南提督陳階平(即陳化成,1842年6月犧牲於上海吳淞)上書,認為“江南海防,狼、福以上三百餘里,並無險隘” ,要求在丹徒境內的圌山設立軍事“重鎮”。並具體提出:鑿石開山,修築砲台;木龍扎柵,安設砲位;環山咀三面,分三層安設大中小砲;再用紅船數十,列載小砲,巡徼柵外;並在三江營署前,堅築砲台,從而達到“南北夾擊”使侵略軍“不敢內犯”。陳階平即告牛鑑,但牛鑑對包世臣的這些獻策,十分冷淡,“莫有然其說者”。
Top
發生過程:
清朝人牛鑑少年時家貧,徒步走了一千多里地,到西安關中書院讀書,無法解決食宿,常常寄食在院中廚師家裡。那個廚師待他很寬厚,也不要他報償。牛鑑做官後,送給廚師千金為報。後來牛鑑出任兩江清總督時,廚師已經七十多歲了,家境也寬裕了,來訪牛鑑,被牛鑑留在官署中。
鴉片戰事起,提督陳化成、欽差大臣裕謙戰死,於是牛鑑附和奕山,力主和議。廚師給家中捎書,將家中產業全部賣掉,得匯銀二千兩,拿來見牛鑑,說:“牛先生,從前我接濟你,覺得你將來會成為國家棟樑,並沒想要報償。不想你今天這樣誤國,這是你從前送給我的,本利全部還你,我回去繼續當廚師去。”牛鑑挽留不住,廚師找鄉人借了錢,回家了。
鴉片戰爭期間,英軍已經危及長江口岸,但牛鑑認為英軍不會進犯長江,所以對海防並不熱心。 1842年6月,英軍向長江口岸第一道門戶——吳淞口,發起猛烈進攻。牛鑑命當時鎮守該地的老將軍陳化成退避寶山,卻遭到拒絕。為保住他的烏紗帽,只好親自率兵增援。而在緊要關頭,牛鑑還是擺著總督的架子,坐著轎子,前呼後擁的趕往前線。結果被英軍一炮將轎子打翻,牛鑑混進士兵隊伍裡逃走。吳淞口守將陳化成陣亡,陣地失陷。
歷史影響:
牛鑑一生主要乾了兩件事:一件好事,一件壞事。好事是任河南巡撫時,整頓吏治,抗洪治河,成績卓著;壞事是參與《南京條約》簽訂,落下了千古罵名。遂成頗有爭議的人物。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