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牛津學堂
牛津學堂
時間
1882年07月26日
地點
淡水
相關人物
馬偕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牛津學堂(Oxford College,漢名為「理學堂大書院」),是加拿大基督教長老教會傳教士馬偕博士(Rev. George Leslie Mackay)於1882年在台灣淡水創立的西式現代化學校。現存於真理大學校地內。
事件背景:
馬偕博士於台灣傳教期間,深感創設新式學校之重要,乃於1880年回加拿大募款,獲其故鄉安大略省牛津郡報紙《前哨評論》(Sentinel Review)新聞社之刊載並大力發起募款活動,得到各方熱烈迴響,共募得加幣6,215元,作為其建校基金。
1881年,馬偕博士重返淡水,擇定牛津學堂現址,親手規劃、監工,興建校舍。1882年7月26日如期峻工,取名「理學堂大書院」。因感懷其故鄉加拿大牛津郡鄉親之盛情襄贊,英文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故後人稱之為牛津學堂,此後成為長老教會培育傳教、醫療和教育的基地,同時是台灣第1個私人博物館。
當時所授課程,除神學聖經道理,尚有人文社會科學的歷史、倫理、中國字部、中國歷史,自然科學的天文、地理、地質、植物、博物、礦物及醫學理念、解剖學、及臨床實習、體操、音樂等。
牛津學堂舊校舍在遷校後仍存,1914年在此增辦純德女中,淡江中學和真理大學在創辦之初也都藉此為校舍。目前已被長老教會北部大會作為史蹟館,並被政府列為古蹟。
周杰倫的電影《不能說的‧秘密》中那場橄欖球比賽以及周杰倫吃便當的青春場景就是在校園的運動場拍攝。
Top
發生過程:
馬偕在臺灣所興建的許多建築中,理學堂大書院是帶有濃厚中西合璧意味的一棟,據稱為當時淡水知名泥水匠洪仔泉所建(本館註:洪仔泉生於1875年,1882年學院竣工時年僅7歲,故此說法有待考證);馬偕博士親自選地、設計、督工,因為建築匠師為臺籍匠師較難溝通便以削蕃薯示範。書院方位坐北朝南,東西長76呎,南北長116呎,所有磚瓦都由廈門運來,接著材以糯米烏糖、石灰與砂相拌代替水泥。外觀冠有西式教堂的小帽尖,卻似中國尖塔的造型,門楣為觀音山石,題有「理學堂大書院 Oxford College 1882」。格局配置上四合院大厝三開間主屋,兩進兩護龍;西式圓拱形〈雨披〉的門窗和百葉窗。 正門前有傳統民居「凹壽」的前廊;而前檐卻有西式「女兒牆」的做法。山牆上的圓拱窗以紅磚砌成,上加丁面雨庇,嵌有彩色玻璃。屋頂為傳統硬山式板瓦屋面,屋脊上設有小尖塔。
馬偕博士逝世後,牛津學堂的校長由吳威廉牧師繼任,並改為神學校。當時,日人經營台灣已有成就,在教育上設學校、師範學校與各地普設的六年國民教育都已完成,因此神學校(牛津學堂)的水準,也必須予以提升。
1909年起,神學校便確立學年制度,入學者須受畢小學教育,並分神學科與普通科。神學科後來發展成為神學院,而普通科則成了中學教育的濫觴:1914年春天神學院將院舍從淡水遷至台北,後來輾轉經過多年發展成為今日的台灣神學院;而原淡水舊校址則作為成立淡水中學校之用,1914年4月4日,淡水中學校在牛津學堂淡水原址舉行開學典禮,首任校長即為馬偕獨子偕叡廉先生。
1965年分割部份淡江中學校地與原宣教師宿舍,於牛津學堂成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
1985年牛津學堂經內政部指定為二級古蹟。
1994年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改制為淡水工商管理學院。
1999年淡水工商管理學院改名為真理大學。
歷史影響:
現為真理大學校史館,於1985年8月19日被內政部評定為臺閩地區第二級古蹟、古蹟類別為書院,1997年4月《文化資產保存法》修法後改列為國定古蹟。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