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鄭用錫墓
鄭用錫墓
時間
1869年06月
地點
新竹
相關人物
鄭用錫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鄭用錫墓是台灣新竹市內一座清朝時期的官墓,位於今新竹市新竹軍人忠靈祠旁,建於同治8年(1869年)。
墓主為道光3年(1823年)癸未科進士、禮部鑄印局員外郎鄭用錫。
位於新竹市軍人公墓內的鄭用錫墓是二級古蹟,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是台灣官墓的佳構之一。鄭用錫是清朝進士鄭崇和的次子,是第一個用台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被稱為「開台進士」。鄭崇和的墓園位於苗栗後龍,父子倆的陵墓都是二級古蹟。
事件背景:
鄭用錫生於清乾隆58年(西元1793年),道光3年(西元1823年)中進士,官至禮部鑄印局員外郎,1837年因不習慣官場作風,辭去仕途風光返回新竹。他於咸豐8年(西元1858年)去世後,第二年葬於香山,到了1869年才遷葬於竹仔坑現址。
在新竹市,鄭用錫墓與他所建的「進士第」同列二級古蹟,而他與其他家庭成員合資興建的「鄭氏家廟」則列為三級古蹟,若再加上他父親鄭崇和的墓園,鄭氏一門有四處被指定為二、三級古蹟,在國內頗為罕見。
墓呈橢圓形,墓碑盔頂形,由三片花崗岩石板拼組而成,額刻「浯江」地望,左右以雙夔紋飾。墓碑碑文為「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侍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后土在墓左前,坐西朝東略偏北,形式若一座小墳。墓前左右由內而外依次安置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以及筆型石望柱等各一對。筆型石望柱上刻轉錄自咸豐元年(1851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
Top
發生過程:
鄭用錫是清朝進士鄭崇和的次子,是第一個用台灣本籍赴京考中的進士,被稱為「開台進士」。鄭崇和的墓園位於苗栗後龍,父子倆的陵墓都是二級古蹟。
鄭用錫墓外觀呈橢圓形,墓碑為盔頂形,由三片花崗石拼成,額刻「浯江」地望,左右拼以雙夔紋飾,碑文為「清賜進士出身賞戴花翎禮部副郎晉封通奉大夫祉亭顯考鄭公塋」,為他一生的功績留下說明。曲手包括欄杆柱與柱間的欄板,均以花崗石雕成,曲手欄杆柱頭分別為石印、石筆、石獅,左右對稱。
官墓的特色之一在於墓前的石象生配置,依官階區分數量與種類。所謂石象生就是列於官墓前方的石人石獸,目的是護衛墳墓,並象徵威武與尊嚴。鄭用錫生前具有從二品的官銜,墓前設有石人、石馬、石羊、石虎及石望柱。
鄭用錫墓前的石獸樸實可愛,石望柱刻著轉錄自咸豐元年閩浙總督王懿德所贈的柱帖,頗具歷史價值。整體而言,這座背山面水、居高臨下、規模寬宏的墓地,是台灣官墓的最佳結構之一。
歷史影響:
鄭用錫墓對新竹的發展史有相當重要的意義,他的墳墓形勢完整,雕刻精緻,是新竹重要的文化資產之一,因而被內政部訂定為第二級古蹟,這座墳墓已在近年完成修復工程,遺失的石虎以及斷頭的石羊以複製方式完成修復,值得前往參觀。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