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蓬萊閣
蓬萊閣
時間
1927 ~ 1957
地點
台北
相關人物
黃東茂、吳江山、
蔣渭水
、
林獻堂
、吳漫沙、徐坤泉、林荊南、陳天來、徐傍興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蓬萊閣是日治時期台北市大稻埕著名的高級台菜飯店,附有藝妲表演,經常作為文人聚會場所,也見證了台灣在日據時期的民主運動。當時有許許多多盛大的聚會、餐宴、典禮,都在這家當代大餐廳隆重舉行。
背景:
日據時期,要論風月場所的排名,蓬萊閣、東薈芳、江山樓都算頂尖,那時不叫酒家女,最迷人的要屬「藝妲」。
「藝妲」在日治時期,可稱為交際花,因其有文學修養,有風度,談吐風雅大方,懂得接待客人禮儀,上流社會的交際聯誼以及宴請高官名人,婚慶喜宴,都喜歡召其執壺,在席間招待、演唱、高吟,以娛嘉賓,讓賓主盡歡。或二三知友在其香閨淺酌,聽其輕彈琵琶,漫唱南音小曲,別有一番風韻,所以豔名遠播,當時台北社會人士舉辦「酒國花魁」選舉,而有「酒國名花」之稱,甚為風光。在現實生活中,其命運是可悲的,幼年被賣入「藝妲間」,由鴇母延請熟師曲師教學,學習書詩歌曲,學習之時,鴇母持藤鞭在旁監督,稍有怠慢就鞭打,忍淚吞聲。學成能唱、能吟、能彈,還要訓練飲酒,集琴曲書詩於一身,才豎豔幟,招徠顧客。因受過禮儀訓練,品格高尚,有別於普通妓女,問芳者多是社會名流,風雅之士,可是命運各異,有的綺年從良,嫁做商人婦,恪守婦道,相夫教子,過著美滿幸福生活,有的在風塵苦海中浮沈到人老珠黃,生活潦倒,甚至淪為私娼,悒悒而終。戰後初期,由於時代變遷,藝妲逐漸沒落,藝妲之名,也被普通妓女冒用,失去昔日風華,而今,藝妲也成為歷史之名。
Top
發生過程:
“江山樓”、“東薈芳”、“春風樓”、“蓬萊閣”並稱為四大旗亭(有歌女陪侍的酒家),有“江東春蓬”之稱。
東薈芳的大股東吳江山因派系鬥爭而退股,一怒之下開設了江山樓與東薈芳“拼對場”,東薈芳受到嚴重的打擊,不得已,邀請石油大亨黃東茂入股,黃在日新町1丁目168番(今南京西路163號)建造一大樓,租賃給東薈芳,誰知東薈芳仍然因為股東失和而於1926年倒閉,1927年黃東茂依然以原址開設了“蓬萊閣”大酒家。
「蓬萊閣」創建時,可謂是台灣最豪華的餐廳,打著「支那御料理」專門店,所以當時有不少盛大聚會、餐宴、典禮等都在這舉行,同時也是文人雅士的聚會的處所,見證了台灣在日治時期的民主運動。
1927年3月12日,台北華僑在蓬萊閣舉行孫文逝世兩周年紀念會,蔣渭水詳述孫先生履歷及三民主義;1928年2月18日,以蔣渭水為首的「台灣工友總聯盟」,在蓬萊閣舉行創立大會,並在門柱長型掛幅上書寫著「同胞需團結,團結真有力」,且迅速發展為旗下有64個團體,會員2萬多人,並成為工農解放運 動的中心勢力,也是台灣最大的工農組織,而蓬萊閣也成了台灣工友總聯盟經常舉行罷工得勝祝捷慰勞宴之處;同年11月,林獻堂環遊世界歸來,友人暨民眾也是在蓬萊閣設宴為他洗塵;1930年,「民烽演劇研究會」也在蓬萊閣召開成立大會;日治時期漢文通俗文藝雜誌《風月報》(1937年7月20日至1941年 6月15日間發行),也是找蓬萊閣酒店老闆出資,邀請文學作家吳漫沙、徐坤泉和林荊南加入編輯行列,而編輯部就設在蓬萊閣酒店內,1941年7月後才遷到太平町的藝妲街仔內,改名「南方雜誌社」,先後發行《南方》和《南方詩集》。
1945年,日本戰敗之後,蓬萊閣轉手給大稻埕知名茶商陳天來,1957年再以375萬元轉賣給徐傍興醫師(美和中學創辦人),改裝成200床的徐外科醫院。人稱「大將」的院長徐傍興醫師,除擁有高超的外科技術外,他對病人的關心與資助使當年求診病人絡繹不絕,更以一民間私人醫院之姿,和台大醫院、榮民總醫院、三軍總醫院並稱為「台灣四大醫院」。
歷史影響:
日據時代,藝妲與文人之間的浪漫情愫與台灣民主運動的歷史證據,可不只「酒家文化」一詞敷衍帶過就可以啊!
(資料來源,參考:[台北事]關於台北的曾經、維基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