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新榮家族
新榮家族
時間
1907年11月12日 ~ 1967年03月27日
地點
台南
相關人物
吳新榮、吳玉瓚、吳萱草、王炳南、王大俊、吳丙丁、
林茂生
、毛雪芬、郭水潭、徐清吉、林芳年、王登山、莊培初、
楊逵
、張文環、王烏硈、黃得時、王井泉、
陳逸松
、張文環、巫永褔、陳穿、黃清澤、黃清舞、毛昭川、林英良、林精鏐、郭水泉、郭再強、
吳三連
、李鹿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吳新榮,字史民,號震瀛、兆行,晚號琑琅山房主人,台灣鹽水港廳(今台南市將軍區)人。台灣著名文人、醫師與政治人物,日治時代重要作家,曾參與組織「佳里青風會」及「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為「鹽分地帶」(指北門郡,即今之將軍、佳里、七股、西港、學甲、北門六鄉鎮)文學的領袖人物、「北門七子」之一。
背景:
吳新榮於1907年11月12日出生在鹽水港廳蕭壟支廳,父親吳萱草為傳統教育下的詩人,祖父吳玉瓚是將軍莊的富豪,身為長房長孫,吳新榮備受呵護寵愛,自小溫良聰穎好學。
吳玉瓚出生於商人之家,從小苦學生意,右眼為甘蔗刺瞎,以經營「協吉號」致富,顯露幹練,村人都叫他「貓瓚」。1908年為日人看中,派任為漚汪堡區長,吳區長將辦公處所由漚汪搬來將軍莊自家。
吳萱草本姓謝,1894年為吳玉瓚收養,改名吳萱草。吳萱草是個漢學家,擅長詩文,1912年,與王炳南、王大俊共同創辦嶼江吟社,為北門區詩社的鼻祖。1914年,以詩社同仁多移居將軍莊,改組為「盧溪吟社」,後發展為白鷗吟社,南瀛詩社,曾任琅環詩社社長。日據時代遍遊南中國、日本,踏盡名山古蹟,詩吟百詠,著有《忘憂洞天詩集》上下卷。
吳丙丁(本立)是吳玉瓚之次男、吳新榮之叔父,他對姪子相當照顧、曾支援學費。吳新榮回台後,佳里的醫院轉由新榮經營,本立自己則回到故鄉將軍鄉開業,並買了一輛印第安牌機車作為往還診療的交通工具。耆老說:「本立先生身體壯碩,力大無窮,曾雙手撐住厚重的摩托車躍過大水溝。」可見其甚得鄉親之景仰。
Top
發生過程:
吳新榮於1915年入歐汪公學校,1921年畢業。
1922年,吳新榮進入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預科,之後進入本科,在校時期受到英文教師林茂生的影響,啟蒙了他的思想,也在這段時期接觸了台灣文化協會,並且跑去聽其演講。
1925年,由於台灣總督府商業專門學校即將裁撤,加上受到叔父吳丙丁習醫影響,吳新榮赴日本留學,進入日本岡山金川中學,作插班四年級生。
1926年,吳新榮發表了處女作〈友よ鬥爭の奔流を睨視あれ〉一文,並於1927年投稿刊登在金川中學刊物《秀芳》。1927年畢業返台,1928年,考取東京醫學專門學校(今東京醫科大學),辦《蒼海》、《南瀛會誌》、《里門會誌》等雜誌,並發表作品。
1928年,吳新榮加入左派領導的東京台灣青年會與日本共產黨幕後領導、許乃昌組織的台灣學術研究會,在掃蕩日共的「四一六事件」中被捕,被禁在澱橋警察署,入獄29天後出獄,之後一直受到日本政府監視。
1930年,吳新榮開始發表新詩。
1932年9月,吳新榮從東京醫專畢業,同月旋即返台接替其叔父吳丙丁於台南佳里莊執業,經營佳里醫院,11月2日,與六甲莊毛雪芬結婚。毛雪芬生於六甲「小觀園」,每當寒暑假,她一定帶五個孩子回娘家,一住十來天。毛家是個大家庭,人丁旺盛,房屋很多,一大群表親玩在一起,歡聲雷動,使孩子們樂不思蜀,總要吳新榮再三催促或親駕才肯回佳里。
吳新榮自許「醫學為本業,文學為情婦」,開始積極文學創作與活動,1933年,他與郭水潭等當地青年發起「佳里青風會」,為「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前身。年底「青風會」解散。
隨後,吳新榮參與台灣文藝聯盟,1935年,吳新榮與郭水潭、徐清吉、林芳年、王登山、莊培初等原佳里青風會成員成立「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吹起「鹽分地帶文學」之號角。靠近海岸,土地貧瘠,鹽份甚高的北門區六鄉鎮,俗稱鹽分地帶。而「台灣文藝聯盟佳里支部」也因作品多取自當地,所以又被稱為「鹽分地帶派」。在此時期,吳新榮也曾與楊逵、林茂生、張文環等人舉辦演講及座談會。
1936年,文聯解散以後,吳新榮仍然在《台灣新文學》、《台灣文學》、《民俗台灣》等文學雜誌上發表作品,被後人稱作北門七子之一。
1939年,吳新榮參選街莊選舉,並當選佳里街協議會員,也輔選友人王烏硈當選台南州協議員。
1941年9月,台北文友黃得時、王井泉、陳逸松、張文環、巫永褔等南下,与吳新榮、陳穿、黃清澤等合影於小雅園。該次聚會為台灣新文學的一大盛事,其中黃清澤為黃清舞之弟,熱衷文藝活動。
1942年,琑琅山房竣工,小雅園面目一新。古早的小雅園由「四菜」所包圍;東向菜市場,西傍菜園,南鄰菜店(樂春樓酒店),北界菜堂(善行寺)。園中主要建築是琑琅山房瓦房住屋,文友集會的八角涼亭,後來增建一座日式木屋「世外居」,為吳新榮晚年所居。吳新榮在世時,備有冊頁數本,供文友造訪時題字留念。
同年,吳新榮與《民俗台灣》雜誌合辦佳里專輯,調查平埔族,種下日後文獻調查的遠因。
是年,毛雪芬在小觀園遽然去世,享年才31歲。她因急疾,在兄弟毛昭川醫師和甫自佳里趕來的丈夫急救下,仍回天乏術,口說一句:「眼前變黑了」就斷氣了。之後,吳新榮撰寫名作〈亡妻記〉。
1942年,吳新榮與林英良小姐結婚。
二次大戰結束後,隨著日本撤出台灣,吳新榮積極介入地方文化與政治事務,擔任三民主義青年團台南分團北門區隊主任,1946年3月,參選省參議員,以第五高票落選(應選四名)。4月18日,吳新榮加入中國國民黨。7月14日,中國國民黨台灣省台南縣北門區黨部成立後,吳新榮曾被推為書紀。1946年10月,佳里鎮舉行鎮長選舉,吳新榮在林精鏐遊說下參選,結果落選。
1947年,二二八恐怖時期,吳新榮出任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台南縣北門區支會主任委員,因此後來被逮捕入獄。經過台北郭水泉醫師、郭再強,以及「山水亭」餐廳王井泉先生等人作保,吳新榮才有辦法簽署「盲目附和被迫參加暴動份子自新證」而獲釋,6月21日出獄。出獄後,吳新榮不能安心看病人,警備總部處處找麻煩,規定他遠行,著向警察局報備並差派特務天天監視他的舉動。首先坐鎮對街商店,進而公然登堂耗坐侯診室,最後移駕診察椅,每次喝完好幾壺茶才離開。
當時,老百姓視特務有如「瘟神」,不敢前來看診,每日患者寥寥無幾,家庭生活面臨斷炊危機。八個子女的教育費更是重擔,每學期吳新榮只得向親朋好友借貸繳學費。
11月,吳新榮助選吳三連參選國大代表,最後吳三連高票當選。
1951年,吳新榮參選台南縣北門區南區縣議員,以不灑金錢、不哀求動員為號召,最後卻不敵金錢攻勢以及地方派系的夾殺,以最高票落選,至此退出政治,專心投身於台南縣地方文史工作。
1952年11月,台南縣文獻委員會成立,吳新榮擔任監委兼編纂組組長,主編《南瀛文獻》季刊12卷18冊(1952-1966),主修《台南縣誌稿》13卷(1955-1965)、《金唐殿善行寺沿革志》、《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等書。吳新榮將自己的單篇文章編輯成《南台灣採風錄》、《震瀛採訪錄》。
1954年10月,吳新榮又受到被指為共產黨的李鹿案牽連再度被捕,繫獄4個月,1955年2月獲釋。1967年3月26日,吳新榮北上台北市參加台灣省醫師公會年會,27日晚上11時因心臟病發,送台大醫院不治,逝世於台北。吳新榮死後,張良澤將其作品編為《吳新榮全集》(遠景出版社),又有呂興昌編訂《吳新榮選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7年)三冊。
歷史影響:
吳新榮遺著有:《震瀛隨想錄》、《震瀛採訪錄》、《震瀛詩集》等,為後世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他的兒子為他出版之日記全集是從1933年至1967年,前後歷34年,跨越兩蔣的時代;反映台灣社會、政治、歷史、文化之變遷,做了歷史的見證。
吳新榮在日據時代的日記(他的日文比台文流暢)用台文寫了很多,顯出他的「台灣精神」。在日本人推行日文教育政策下,吳新榮仍極力提倡台灣文,透過台灣文,努力提升台灣文化。
(資料來源,參考:國立台灣文學館、維基百科)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