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杜立特行動
杜立特行動
時間
1942年04月18日
地點
東京、浙江、重慶
相關人物
杜立特、哈爾西、李守謙、科爾、波特、布雷默、倫納德、朱學山、李關安、許昌沖、陳省幾、陳慎言、勞森
資料來源:互動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杜立特行動,也常被稱呼為杜立德空襲。偷襲珍珠港最終將美國捲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經過了緊張的秘密策劃,5個月之後,80名美國人執行了一項艱苦卓絕的報復行動,他們駕駛者16架B-25轟炸機,從日本近海的美國航空母艦上起飛,對包括日本首都東京在內的幾座城市都進行轟炸攻擊任務,這被稱作是世界軍事史上最大膽的一次空襲。
背景:
1942年初,日軍在太平洋上橫掃千軍勢如破竹,節節敗退連遭失利的同盟國士氣低落,因此美國的民眾和輿論強烈要求美軍立即組織反擊,來挫敗日軍的囂張氣焰。最好的反擊當然就是轟炸日本本土,但當時美國海軍雖然在太平洋上還有3艘航母,其他水面艦艇卻所剩不多,再加上艦載戰鬥機無論是性能還是飛行員素質都遠遠不及日本海軍,而且艦載機航程較小,要能夠飛到日本本土,航母艦隊就必須要靠近日本本土,面對實力遠遠強大的日本海軍,這種行為無異於自殺。而美國陸軍航空兵(此時美國還沒建立起獨立的空軍,陸軍航空兵就是日後空軍的前身)雖然有航程較大的轟炸機,但美軍的陸地機場距離日本本土太遠,沒有一種轟炸機能飛到日本。
最後,美軍想出了陸海軍混搭的辦法,陸軍轟炸機從航母起飛,然後航母立即返航,轟炸機則飛到距離最近的中國浙江衢州機場降落。又大又重的陸軍轟炸機從航母上起飛,也不是件容易的事;美軍找到了當時陸軍航空兵中公認的最出色的飛行高手吉米•杜立特中校,他曾組織過美國第一隻飛行表演隊,多次在公開場合進行特技飛行表演。而且杜立特還有加利福尼亞大學文學學士學位和麻省理工學院工程學博士學位,理論知識根底深厚,加上對飛行技術的研究有著濃厚的興趣,是個學者型的飛行員。在20年代,他曾創造過橫跨美國的最快飛行記錄;在著名的施奈德航空速度錦標賽中兩次刷新速度記錄,絕對是合適的人選。杜立特果然不負重望,不僅對B-25轟炸機進行了改裝,以提高航程和更利於從航母上起飛,同時還挑選訓練了16個機組,很快完成了行動的準備。
Top
發生過程:
1942年4月1日,16架經過改造的B-25轟炸機和每架5名機組成員,再加上地勤維護人員,總計71名文職和130名作戰人員,從三藩市的阿拉米達登上了大黃蜂號。每架B-25配備了4枚特別定制的500磅(225公斤)炸彈;4枚炸彈中,3枚填裝高爆炸藥,1枚為子母燃燒彈,這種燃燒彈呈長條棒狀,上百根捆綁在一起掛入投彈艙,在投出機艙後,會分散開來,大面積燃燒目標。在行動出發後由全體作戰人員合影留念時,杜立特中校頗具深意地在5枚炸彈的尾翼繫上了日本的“友好”獎章——都是在戰前由日本政府授予美軍官兵的獎章。
4月2日上午10時,大黃蜂帶領的第18機動艦隊駛離阿拉米達。數天后,由威廉•哈爾西中將指揮,擁有企業號航母的第16機動艦隊在夏威夷以北海域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第16與第18機動艦隊會合後一併向西航行,全程無線電靜默。
4月17日下午,補給艦為艦隊補充完燃油之後,與8艘驅逐艦向東後撤,航母和巡洋艦繼續向西,以20節的速度朝日軍控制的海域快步前進。在那裡,16架B-25準備起飛。
4月18日早上,“大黃蜂”號在9000米外發現一艘日軍小船,很快就收到這艘編號為日東丸23號的日軍小船發出的報警電報,雖然美軍艦隊裡的巡洋艦很快擊沉了這艘小船,但毫無疑問美軍艦隊行蹤已經暴露了,這裡距日本本土還有約1200公里,比原來計畫起飛的地點要足足遠了450公里,現在是立即起飛,還是放棄行動?如果立即起飛,本來就很勉強的燃料肯定就不夠用了,杜立特最終還是決定立即起飛。
很快,16架B-25就全部起飛,向日本本土飛去。美軍艦隊司令哈爾西中將看著逐漸遠去的轟炸機不由感歎道:“這可是有史以來最勇敢的行動!”
因為由於提前起飛,很可能沒有足夠燃料飛到中國,同時,到達日本本土時間也將在白天而不是原計劃的夜間,沒有任何戰鬥機護航,又為了減輕重量而拆除了自衛機槍的轟炸機進行白晝轟炸,實在太危險了。
雖然日軍的警戒船發出了警報,日軍知道美軍的航母正在逼近本土,但日軍根本沒想到美軍會用航母搭載陸軍的轟炸機,艦載轟炸機航程只有1000公里,必須要到距離日本本土500公里處才會起飛,所以日軍認為即使有空襲最快也要在18日晚上,因此18日白天毫無戒備,杜立特沒有遭到任何攔截,非常順利地完成了轟炸,一投完炸彈轟炸機立即轉向飛往中國。
可是,中國方面也沒有接到轟炸提前的通知,衢州機場還是按照19日白天接應美軍飛機降落的安排,所以當美軍飛機18日晚上飛到衢州時,機場根本沒有任何準備。除了1架飛機因為油箱故障燃料消耗太大,只好就近飛往蘇聯外,其餘15架飛到了中國,但這時風雨交加,根本看不清地面情況,加上燃料耗盡,機場又聯繫不上,只能迫降或棄機跳傘了。
15架飛機中,2架是在日軍佔領區迫降或跳傘,機上10名機組人員有2人在迫降中死亡,8人被俘。另外13架飛機在中國上空機毀人傷,65名機組人員中,1人跳傘時意外死亡外,64人都得到了當地中國軍民的救助。善良的中國百姓不顧自己的安危,為飛行員們提供掩護,照料他們,給他們包紮傷口,救了所有人的性命。
杜立特的1號機在燃料用完前都找不到迫降的地點,杜立特只好下令跳傘,1號機最後墜毀在安徽寧國市雲梯鄉毛坦村附近的山頭,5名機組人員都降落在浙江臨安縣西天目山一帶。杜立特天亮後遇到了一個當地農民,杜立特趕緊大喊事先學過的中文:“我是美國人!”可惜他的中文實在太差,農民怎麼也沒聽懂,只好把他帶到了白灘溪青年營駐地,青年營營長李守謙會點英語,瞭解了情況後立即派人去尋找其他的機組成員,很快找到了副駕駛理查•科爾,隨後由李守謙帶人護送到浙西行署所在地潘莊。1號機領航員亨利•波特、投彈手弗雷德•布雷默、槍炮手保羅•倫納德則降落在離浙西行署三十里地的青雲橋地區。波特和布雷默被當地的農民自衛隊發現,一開始被當作日本間諜捆綁起來,還好遇到了會英文的小學教員朱學山,這才解除了誤會,然後再找到了倫納德,三人隨即在青雲橋區區長李關安和朱學山陪同下前往浙西行署。當天下午,杜立特1號機組的全體成員就在浙西行署團聚了。
在所有機組中,7號機的經歷最為曲折,他們在浙江三門縣鶴浦鎮大沙村的海灘上迫降,由於飛機在迫降時傾覆,五個人全都受了傷,而且其中四個人都是重傷,大沙村的村民聽到動靜趕來救援,保長許昌沖安排人把飛行員接回村裡。這裡屬於半淪陷區,日軍經常會來,所以許昌沖馬上聯繫了南田島的抗日遊擊隊,遊擊隊連夜將五位飛行員送到了三門縣海遊鎮衛生院,但衛生院條件非常簡陋,只能給傷患進行了最簡單的包紮。好在台州臨海恩澤醫院的陳省幾、陳慎言父子兩位醫生聽到消息立即趕到海遊鎮幫助醫治,再將傷患轉移到50公里外的臨海。在臨海恩澤醫院除了機長特德•勞森以外,其他四位傷患的傷勢都被控制住,勞森最終因為左腿傷口感染,不得已進行了截肢。勞森手術後在臨海一直休養了半個月,才在陳慎言全程護理下到達昆明。
在中國軍民的全力救助下,64名飛行員分批被送往大後方,他們的交通工具從毛驢、騾馬到最原始的轎子、滑竿,再到現代化的汽車、火車甚至飛機,幾乎使用了所有的交通工具,沿途中國百姓在當時物資極其匱乏的情況下,拿出了最好的食品、衣服,提供了最好的住宿,這些都給美軍飛行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中國百姓付出的遠遠不止這些,空襲一個月後的5月18日,日軍就發動浙贛線戰役,佔領並徹底摧毀了曾經準備給杜立特降落的衢州機場,並對曾經幫助過美軍飛行員的當地百姓進行了殘酷的屠殺和報復,在這場戰役中被日軍屠殺的中國軍民就有25萬人之多。
但是,中國百姓並沒有被日軍的血腥屠殺所嚇倒,在這之後,幾乎所有跳傘在淪陷區或半淪陷區的飛行員,不管是中國的還是同盟國的,照樣都會受到掩護和救助,可以說這些救助飛行員的普通百姓,才是真正的英雄!即使歲月流逝了幾十年,人們還是會記著他們的英勇事蹟。
歷史影響:
在美國戰爭史中,這是惟一一次美國陸軍航空軍的轟炸機在美國海軍航空母艦起飛執行的戰鬥任務。這次行動被美國海軍著名的勇將哈爾西稱為“有史以來最勇敢的行動”。
此次空襲對日本造成的損失並不大,直接軍事作用很小,但是戰略意義卻很大。它一方面振奮了美國人的士氣,一方面促使日本海軍將主要注意力從南方戰線轉移到威脅日本的中太平洋地區,在沒有充分準備下倉促發動中途島海戰。
為了救助這些美軍飛行員,中國百姓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而且在此後的戰爭歲月中,中國百姓依然無所畏懼地營救盟軍飛行員,他們更是真正的英雄。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當年參加轟炸東京等地的美軍飛行員成立了一個名為“杜立特轟炸機隊協會”的民間團體。這些美國飛行員們從1961年開始,在每年的4月18日,也就是轟炸東京的紀念日進行集會。直到上世紀末在中美建交之後,飛行員們已老態龍鐘之時,仍然跨過浩瀚的太平洋,來中國尋訪當年的救命恩人。美國人永遠不會忘記,在二戰期間,美國飛行員在中國上空墜落後,當地百姓冒著失去一切的危險掩護他們。
1991年,95歲的杜立特在一封給中國人的信中寫道:“在我和轟炸機隊的飛行員棄機降落在中國大陸後,中國民眾以巨大的勇氣營救了我們,想方設法保護我們。我衷心地期望我們的年輕一代永遠不忘記美中兩國人民在二次大戰中作出的巨大犧牲,共同努力,不讓戰爭悲劇重演。”
對於這些冒著生命危險救助美軍飛行員的中國百姓,正如2012年杜立特空襲70周年紀念活動中,那首著名的贊文中所說:“歷史把我叫做英雄,但營救我的中國人也是英雄,在世界的史冊上,這些平凡的中國人只是薄薄地走上了幾頁,甚至他們的名字都被遺忘了,但他們同樣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做出了卓越貢獻。”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騰訊網、互動百科、鳳凰衛視)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