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嘉農棒球隊
嘉農棒球隊
時間
1928年04月 ~ 1951
地點
台灣、日本
相關人物
安藤信哉、山本繁雄、濱田次箕、近藤兵太郎、吳明捷、陳耕元、蘇正生、劉蒼麟、拓弘山、藍德和、小里初雄、川原信男、羅保農、福島又男、崎山敏雄、里正一、谷井公好、積真哉、吳昌征、吳新亨、藍德明、李詩計、吳波、兒玉玄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嘉義農林棒球隊,簡稱嘉農棒球隊,是日本時代台灣嘉義農林學校(今國立嘉義大學)的棒球代表隊。1931年,首次到台北參賽的嘉農棒球隊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隨後代表台灣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以三勝一負的佳績獲得「準優勝」(亞軍),震驚日本棒壇,博得「英雄戰場 天下嘉農」的美譽。
背景:
「台灣總督府嘉義農林學校」創立於日治時代的1919年4月,二年後改名為「台南州立嘉義農林學校」,為今日國立嘉義大學的前身。
1928年4月,嘉義農林學校成立「野球部」(棒球隊),初期是由代數老師安藤信哉擔任部長,1929年改為山本繁雄,同年10月又改為濱田次箕。由於沒有棒球科班出身的教練,成績無過人之處。直到曾任甲子園名校「松山商」棒球部總教練的近藤兵太郎前來擔任教練,才開始展露頭角。
近藤是個了不起的教練,教球認真,無論晝夜幾乎都與球員在一起,即使因瘧疾發作時,亦由人以擔架抬至球場指導球員練習。他對選手也非常照顧,當時台灣民眾的糧食供給是採配給制,年青球員正值發育期,運動量又大,常發生糧食不足的現象,他通常會告訴球員「我來想辦法」,並親至到配給機關交涉、調整配給量,以使選手無後顧之憂。
近藤教練教球以「斯巴達」式的嚴格著稱,紮實正確的指導,有經驗、有方法,嚴格地培訓以及發掘球員的天賦。例如選手每天練球至傍晚時,雖然已因天黑而視線不良,他仍命令球員將球抹上石灰粉繼續練習,甚至有的選手因不耐練習的嚴格,而故意在練習時倒下以暫時躲避訓練的辛苦。也有人說近藤教練的教球風格是「精神的棒球」,當有球員動作做錯時,他並不直接指出名字罵人,而是以「那個大概是後補(二軍),不知是什麼名字?」這種不致讓球員當面難堪但有所自覺的話語,自發性的磨練再磨練,努力再努力。近藤教練常說「不要想勝利」,只要想「不輸人」,他並在訓練營的牆壁上貼上寫著「精神」加「技量」等於「實力」的標語,時時刻刻訓勉球員。而他不分國籍、不分族群的將「友情、純情、熱情」奉獻於台灣棒球的發展上,是台灣棒壇對他最為感佩的地方。可以說,有了近藤兵太郎才有嘉義農林的棒球。
Top
發生過程:
1931年,首次到台北參賽的嘉農棒球隊便奪得全台高校棒球冠軍,取得赴日本參加第十七回夏季甲子園大會的代表權,打破過去十二年由北部地區球隊壟斷,所謂「冠軍錦旗不過濁水溪」的傳統。
甲子園台灣選拔賽中,「嘉農野球隊」的投手~綽號「麒麟手」的吳明捷創下台灣野球賽第一場完全比賽,並勇奪台灣區代表權。陳耕元、蘇正生、劉蒼麟表現非常稱職;拓弘山的打擊好、腳程又快,他也是台灣棒球史上第一個從三壘成功盜回本壘的選手。
1931年8月,嘉農棒球隊先由嘉義坐火車到達基隆港之後,再轉搭船到日本神戶,總共航行的時間是四天五夜。那一年,甲子園大賽總共有二十三隊參賽,嘉農在甲子園的首回戰輪空;8月15日的二回戰中,原本不被看好的嘉農以三比零擊敗神奈川商工;18日的八強戰又以十九比七大勝來自北海道的札幌商業,震驚全日本。20日的準決賽裡,嘉農再以十比二大勝來自北九洲的小倉工業,成為台灣第一隻打進入決賽的球隊。
8月21日的決賽裡,連投四場球的嘉農投手吳明捷雖然強忍著疲憊的身體出戰,磨破皮的手指卻早已經不聽使喚,最後球隊以零比四敗給了來自愛知縣的「中京商業」而屈居亞軍,但已博得「天下嘉農」的美譽,也開啟了「嘉農棒球隊」光輝的歲月。
1931年夏季甲子園大會代表隊名單:
部長:濱田次箕
教練:近藤兵太郎
隊員:
投手:吳明捷(本屆MVP) 外號:麒麟子、怪腕
捕手:東和一(藍德和)
內野手:小里初雄、川原信男、上松耕一(陳耕元)、真山卯一(拓弘山)
外野手:平野保郎(羅保農)、蘇正生、福島又男
後補球員:崎山敏雄、里正一、谷井公好、積真哉、劉蒼麟
其後,嘉農棒球隊又於1933年、1935年、1936年三度進軍夏季甲子園大會;另外也於1935年進軍春季甲子園大會。
1935年,嘉農野球隊在第十三回全島中等學校野球大會,先後擊敗台中二中、嘉義中學、台中商業、高雄中學及台北商業,第三次取得台灣代表權,到日本甲子園參加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的資格。
1936年,嘉農野球隊在第十四回全島中等學校野球大會,擊敗台中商業、嘉義中學、台北一中、台南一中,第四次也是最後一次取得代表台灣,到日本甲子園參加全國中等學校優勝野球大會的資格。
在這段期間,除吳明捷之外,嘉農還培養出許多優秀的棒球好手,包括陳耕元、蘇正生、吳昌征、吳新亨、羅保農及藍德和、藍德明等人。
1951年,台灣首次選出嘉農隊成為國家代表隊赴菲律賓進行友誼賽,由第一代嘉農球員與合作金庫棒球隊總教練李詩計擔任教練,成為台灣首位國家級棒球教練。
歷史影響:
嘉農棒球隊雖然不是日治時期台灣第一隻棒球隊,卻是最特別的一隻球隊,這隻棒球隊特別在它打破過去純日本人組合的棒球隊型態,而由台灣人(漢民族)、日本人(大和民族)與原住民(高山族)三種不同的種族球員集合而成,所以這隻棒球隊又被稱為「三族共和」棒球隊。
漢人、番人、日人組成的隊伍是求之不得的黃金組合。不過,這「三民族的最佳組合」,是為了打好棒球才特地組成的嗎?日據時代的台灣人若非家裡有點經濟基礎,能唸到高等學校以上的並不多,公學校能畢業就很不錯了,哪敢奢望再往上唸?加上棒球屬上流社會貴族運動,球衣、球具……等所費不貲,貧苦的多數台灣民眾根本玩不起。當時,台灣人對棒球的認知,是棒球「很硬,會打死人」,棒球當時被歸為日本人的運動。
這個現象直到1922年才發生改變,當時,日本因受到台灣的「西來庵事件」及朝鮮的「三一事件」影響,檢討過去對待殖民地的政策,提出用「內地延長主義」來經營殖民地的概念,除鼓勵內(地)台(灣)學生共學,並希望藉由運動「在不知不覺中將日本人的精神灌入」。在這樣的思維下,創校之初原本只招收台籍學生的嘉義農林學校(簡稱嘉農)也開始招收日籍學生,這才有了後續的「三民族」棒球隊出現。
由於嘉農棒球隊不因種族不同而有所差別待遇,因此能集合最優秀的選手於陣中,加上訓練有素,所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即獲得全台中等棒球賽冠軍,並進而代表台灣獲得日本甲子園大賽第二名。
隨著嘉農棒球隊的成功,開始有較多日本人報考嘉農,台日學生的矛盾與衝突開始產生,隊長的選拔也不依據能力,日籍學生獲得師長較多偏愛。因此,早已名聲遠播的台籍隊員吳波無法擔任隊長,反倒由日籍的兒玉玄出任該職。在此種不平等風氣影響下,日籍學生更加囂張跋扈,最終發生隊長兒玉玄遭台籍學生毆打事件。此時的嘉農棒球隊,隊中台籍學生的比例已經下降不少,幾乎快要變成日本人的球隊了。
無論如何,嘉農精神的傳承和延續,無論是「嘉農棒球隊」或「紅葉少棒隊」兩個時代的棒球選手,以及職棒,都盡力的扮演台灣棒球傳承的精彩比賽。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中時電子報、YAHOO奇摩、棒球世界)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