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大中華火柴
大中華火柴
時間
1930年07月 ~ 1966
地點
上海
相關人物
劉鴻生、張公權、胡孟嘉、植田賢太郎、劉念智、惠特勒
資料來源:中國新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大中華火柴公司」是民國時期規模最大的民族火柴企業,也是首家注重運用制度來管理工廠的企業,公司的成功運作,打破了洋火一統中國的局面。
背景:
1827年,英國人約翰•沃克發明了摩擦火柴;由於摩擦火柴有毒又易燃,有人稱它為不安全火柴。1855年,瑞典人倫特斯特路姆兄弟對火柴的原料和使用方法進行改進,把三硫化二銻等粘在木條上做成火柴棒,把赤磷塗在火柴盒側面上,兩者摩擦才能起火。由於把強氧化劑和強還原劑分開,大大增加了火柴生產和使用的安全性,所以人們稱之為安全火柴,率先在西方國家推廣使用。
在封建落後的舊中國,西方國家將火柴作為高檔的禮品,進貢給道光皇帝,洋玩藝引起了大清上下一片驚歎,一時間,皇親國戚和重臣富商趨之若鶩,爭相使用洋火。外商見有利可圖,於是將火柴作為商品大量進口中國市場。針對洋火大舉入侵中國市場,我國民族企業家奮起抗爭,積極投身於民族工業的振興和發展,終於自製生產有中國特色的民用火柴。
劉鴻生是上海著名實業家,在商海叱吒風雲,30歲就成為百萬巨富。1920年起,他走上實業救國道路,從當開灤煤礦買辦轉為創辦實業,建立了蘇州鴻生火柴廠。但僅憑股本12萬元的小小鴻生火柴廠,難以與洋火抗衡,劉鴻生便注重發展規模生產,決意做大做強企業。
Top
發生過程:
1930年,劉鴻生提出了同業合併、厚集資金、協力圖存的倡議,說服上海熒昌火柴廠和周浦中華火柴廠兩家民族企業,於7月合建了頗有民族象徵和名稱的「上海大中華火柴股份有限公司」,劉鴻生任總經理;三廠合併後,資本總額一下子擴大為191萬元,資力雄厚,銷路擴大。同年,劉鴻生與人合辦上海華豐搪瓷廠、大華保險公司。
1931年起,大中華公司又先後併購九江裕生廠、漢口燮昌廠、鎮江熒昌廠、杭州光華廠和浦東東溝梗片廠,資本增至365萬元,年產火柴十五萬箱,成為當時全國規模最大的民族火柴企業,公司總部設在上海四川中路33號中國企業大樓。為了提高競爭力,公司增添先進設備,統一產品標準,還率先建立成本會計制度,逐步形成一整套對生產、銷售和財務的集中管理制度,成為全國首家注重運用制度來管理工廠的民族企業。大中華公司的成功運作,打破了洋火一統中國的局面,大長中國人志氣。
同年,劉鴻生任招商局輪船公司常務董事兼總經理,旋辭職自辦舟山輪船公司。11月,由劉鴻生、張公權、胡孟嘉等發起組織中國企業銀行,額定股本國幣200萬元,實收100萬元,設總行於上海,行址四川路33號;劉鴻生任董事長,並任國民政府全國財政委員會委員。
1932年,正值美國以紀念芝加哥建市100周年為名,籌畫舉辦世博會。
年底,國民政府特地成立了‘中華民國參加芝加哥博覽會籌備委員會’,向大中華公司發出徵品函,內容大意:“美國芝加哥城定於明年舉行百年進步博覽會,我政府應允參加並組織籌備會,先期徵集近百年來,山澤蘊藏之精英、民生日用之品物、科學昌明之跡象等,供觀摩研究,以爭國際光榮,而予外人之深切認識中國。素仰尊處出品精美,符合條件,請派員組織作品,先在上海預展,然後送外展覽……”。大中華公司決策者的敏銳眼光看到了商機,看到民族企業振興的契機和走向國際市場的歷史機遇,馬上挑選展品,報名參加世博會。
該屆世博會圍繞‘一個世紀的進步’的主題,以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內容,特別重在展示發生在人們身邊的物理、化學和生理反應而取得的工業成果。
1933年5月,寄託著中國人民自強自立的厚望,由大中華生產的國產火柴遠渡重洋,出現在芝加哥世博會上,飛輪、名煙、金雞、金鼠、仙鶴、五蝠、雙斧等七大品牌火柴爭奇鬥豔亮相世博。在博覽會的化學展上,特地安排火柴擦劃引燃的過程展示,恰巧給了大中華向全世界展示中國產品的舞臺,這真是千載難逢的極佳好機遇,發火靈敏的火柴棒和富有東方文化特色的火柴盒,高品質的中國火柴使參觀者刮目相看。畢竟火柴是西方國家發明的,一向是洋火稱雄市場,如今東方中國不僅生產出優質火柴,而且登上國際舞臺,引起世界各國驚歎,也讓更多的中國人揚眉吐氣。
經歷芝加哥世博會的洗禮,大中華火柴名揚中外,火柴不僅僅是簡單的日用商品,也成了我國民族工業的象徵和華夏兒女振興中華、盼望國家富強的精神寄託。
1933年,劉鴻生任國民政府全國經濟委員會委員、農村復興委員會委員等職,並創設華東煤礦公司、中華工業公司,投資上海五豐、志裕、義昌、成豐等錢莊,並出任寧波旅滬同鄉會理事、副會長,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華董。
1937年七七事變後,日本軍國主義侵華戰爭全面爆發。為達到經濟侵略和掠奪的目的,日軍對我國民族企業實行高壓政策,以利日資企業趁虛而入。作為我國民族火柴龍頭企業,大中華火柴公司首當其衝地受到日寇軍事打壓,生產經營狀況急劇惡化,許多分廠不能正常開工。
1938年,日軍佔領上海後,蠻橫地將大中華火柴公司的各火柴分廠定為‘敵產’嫌疑,經常派軍大肆騷擾,最後又施威宣佈‘軍管理’,以此進行打擊。日方狂妄放言,要解除‘敵產’嫌疑和取消‘軍管理’,中方必須和日方合作是先決條件,以此達到他們經濟侵略的目標。原來謙恭有禮的火柴聯營合作者植田賢太郎搖身一變,以日本軍部代表身份,威逼利誘劉鴻生出任偽上海市商會會長。
劉鴻生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百般無奈,只能忍痛決定將旗下的上海熒昌、周浦中華、九江裕生等火柴廠暫時停工。但他又十分關心遠在千里的九江員工的生計,1938年6月21日提筆專門給九江裕生火柴廠寫了一封信函,寫道:“九江裕生廠於本月十七日停工,該廠職員薪水應支至七月底止,惟念各職員在戰事期間維持廠方生產,不無勞績,八、九、十三個月仍予照支原薪以示獎勵。十一月份起……改支津貼。”
薄薄一紙信函,飽含濃濃舐犢之情,如此厚道有良心的企業家,不僅是當時、也是現今中國所有企業家的楷模。
6月底,劉鴻生毅然登上英商太古輪,出走香港;劉氏在滬的所有產業,即被日軍以‘敵產’接管。不久,劉鴻生轉赴內地,當時西南大後方經濟落後,物資匱乏,急需能人來打開工業生產局面。劉鴻生首先在重慶和長壽兩地籌建了中國毛紡織廠和中國火柴原料廠,並於1938年7月親赴廣東、廣西、貴州、雲南及四川等地考察,先後設立建國水泥公司、嘉華水泥公司、永安電池廠、中國毛紡織廠;在蘭州設西北洗毛廠、西北紡織廠;在貴陽設氯酸鉀廠;在昆明和越南海防設磷廠;在廣西設化工廠。此外,他還讓四子劉念智負責拆遷劉家在上海的章華毛紡織廠的機器零件。
章華毛紡織廠當時已被日軍佔領,因此表面上說是拆遷,其實是偷運。當時,有位瑞士籍的名叫惠特勒的國際冒險家願意承擔這項工作,代價為每噸1000偽幣。他告訴劉念智,他已經向日軍司令部的一名少將行賄打通了關係,儘管如此,他們還必須在深夜等候時機,才能分批將機器和原材料從浦東偷運出來。
偷運的工作持續了6個月左右,偷運出來的相關器材共500餘噸,經過裝箱,原計劃由越南海防轉運昆明;然而,越南很快成為了日軍的囊中之物。劉念智迫不得已,只得將器材由香港經仰光轉運重慶;由於交通阻塞,器材運到仰光後滯留了將近一年。劉鴻生只得再派劉念智飛往仰光,親自辦理轉運。
劉念智到仰光後發現,當地待運貨物,堆積如山;他買進了12輛美國道奇卡車,準備依靠自己的車輛來完成500噸的運輸任務。從仰光到重慶全程2500英里,都是高山峻嶺,路途艱險,特別是從貴陽到重慶一段,要繞過72道彎,幾乎每天都要發生翻車事故。劉念智親自率領車隊前後來回5次,自己也嘗到了一次翻車滋味,幸好沒有死傷。
1939年2月,劉鴻生以大中華火柴廠旗下九江裕生火柴廠內遷原料80餘噸與重慶華業火柴廠合資,重組華業和記火柴公司。
1943年5月,劉鴻生與陝西地方官僚合作開辦西北毛紡織廠。
抗日戰爭勝利後,劉鴻生於1945年10月回到上海,任國民黨政府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執行長兼上海分署署長、經濟部計畫委員會委員、上海市政府諮議委員。
1946年春,劉鴻生在淪陷區的企業全部收回;但除火柴和碼頭業有暫時的發展外,其餘企業經營都很困難。
1948年8月,國民黨政府實行‘金圓券’政策,劉氏企業遂全部陷於癱瘓。
歷史影響:
大中華火柴公司經營成功後,不忘回報社會和反哺於民,尤其是涉及民生的醫療和就業等公益事業,如捐建聖約翰大學交誼樓,創辦舟山中學等,公司高管慷慨解囊、義無反顧,充分顯示了民族企業家心繫芸芸眾生的慈善情懷。
在今天看來,民國鉅賈劉鴻生的成功,仍然讓人目眩心搖;他從一個一無所有的輟學青年,成為‘煤炭大王’、‘火柴大王’、‘水泥大王’和‘毛紡業大王’,20年間,把自己的產業變成一個商業托拉斯,劉鴻生也因此名揚天下,被譽為‘企業大王’。
1966年,大中華火柴公司更名成為上海火柴廠,該廠地處長風地區蘇州河畔,這裡是上海老工業的聚集地,是中國民族工業的發祥地之一。斗轉星移,隨著打火機等取代了火柴,上海火柴廠逐步退出市場;難能可貴的是,拆遷火柴廠時特地保留了一幢鋸齒形老車間,近年,並用四個火柴盒作為建築造型,在原址籌建上海商標火花收藏館。大中華火柴公司風風雨雨近百年,到如今建設為一座充滿民族工業文化魅力的收藏館,濃縮了蘇州河畔民族工業的歷史變遷。
火柴,這種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取火用品,雖然存世僅一百多年,但小小火柴是一個縮影,濃縮了人類文明進步的里程。
(資料來源,參考:百度百科、中國新聞網、世界新聞報)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