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江永女書
江永女書
時間
1931
地點
湖南
相關人物
宮哲兵、趙麗明、高銀仙、胡慈珠、唐寶珍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江永女書」是世界上唯一存在的性別文字,由女性發明,且只在女性之間使用的婦女專用文字,它的發展、傳承及其為符號承載的文化資訊構成了女書風俗;女書作為一種書寫系統在世界範圍內都堪稱獨特。
背景:
「江永女書」在湖南省江永縣瀟水流域一帶的部分女性中流傳,既指女書文字,又指女書作品,有學者認為還應包括其吟唱。它是一種獨特的漢語書寫系統,一種專門給女性使用的文字,一般被用來書寫屬於湘語永全片的江永城關方言。以前在江永縣及其毗鄰的道縣、江華瑤族自治縣的大瑤山、以及廣西部分地區的婦女之間流行、傳承。
江永縣地處湘桂邊界,四面環山,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縣內有近200條河流蜿蜒流過。女書就在上江墟瀟水流域兩岸一些村子的婦女中流傳,但即便是在這樣小的範圍內,也不是所有女性都懂女書。據說,十個人裡,可能只有一兩個會認、會寫。
關於女字的起源,由於缺乏材料,學界尚無定論,至今仍是未解之謎,但在族屬和文字屬性方面,有了較為一致的看法。
女書是一套奇特的漢字,它不僅符號形體奇特,記錄的語言奇特,標記語言和手段奇特,流行的地區、社會功能和傳承歷史也很奇特。女書文字(女字)字體修長圓潤,呈長菱形,右上角高,左下角低,筆劃有斜、弧、橫、豎、點,筆劃纖細均勻,似蚊似蟻,被當地人稱作‘蚊形字’、‘長腳蟻字’或‘螞蟻字’。
Top
發生過程:
「江永女書」的流傳,史書不載,方志不述,當地族譜碑文,在出土文物上亦無蛛絲馬跡,外界少有知曉,僅在1931年出版的《湖南各縣調查筆記》中有如下記載:「每歲五月,各鄉婦女焚香膜拜,持歌扇同聲歌唱,以追悼之。其歌扇所書蠅頭細字,似蒙古文。全縣男子能識此種文字者,餘未之見。」
江永地區很早以前就有一個特別的節日,當地人叫‘鬥牛’;每年陰曆的四月初八,婦女們攜帶自己製作的美食到郊外野餐。聚餐時,大家會書寫女書,唱歌跳舞,這是一項專屬於女性的活動,不允許男性參加。因此,女書所承載的是女子深閨中的一種秘密;江永的姐妹們經常把女字寫在扇面或紙面上,她們讀這些文字時,叫‘讀扇’或‘讀紙’。
20世紀初,江永的學堂開始接受女子入學,學習女書的人由此逐漸減少,據統計,上江墟一帶近百年來的女書傳人共有64位,但她們從20世紀40年代開始,就已相繼離開人世。
1982年,武漢大學宮哲兵教授在湖南省江永縣發現女書,震驚世界。宮哲兵隨即在1983年3期《中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上發表了全世界第一篇介紹女書的學術論文《關於一種特殊文字的調查報告》,並在1983年第16屆國際漢藏語言學會議(美國)上發表了論文《湖南江永平地瑤文字辨析》,將女書介紹到國內外,1986年,宮哲兵出版了全世界第一部女書研究著作《婦女文字與瑤族千家峒》。
女書是一種標音文字,每一個字所代表的都是一個音,它具備獨特的、相對完整的字形和字音系統,而不是密碼系統,這也是它被稱為與甲骨文並列的文字的原因之一。女書的字型雖然參考漢字,但兩者並沒有必然的關係。由於女書除了日常用作書寫以外,也可以當成花紋編在衣服或布帶上,所以字型呈現彎曲細小的形狀。舊時當地不少才情女子採用這種男人不識的女書互通心跡,訴說衷腸,將其刺繡、刻畫、戳印、書寫於紙扇巾帕女紅。
今天搜集到的近20萬字的女書原件作品,絕大部分為歌體,其載體分紙、書、扇、巾四大類;形式包括書法、纂刻、石雕、木雕、竹雕、明信片、女巾、女扇、提包。女字有近2000個字元,只有點、豎、斜、弧四種筆劃,同音字用同一個字元表示,字型是一種由右向左的長菱形,其中,70﹪的字帶有圓點,沒有弧形筆畫的字不足50個;可採用當地方言土語吟誦或詠唱。
與所有的文字系統一樣,女書也依靠多種方式傳承,有家族傳教,即由母親教授女兒,姑姑教授侄女,一代代傳下去;另一種是親朋間互教互學。
此外,女書傳承過程中,最有特色的就是婚嫁風俗中一個重要的活動~賀三朝;女子出閣的前3天,男方的迎親樂隊會經過潑竹葉水進入女子家中,女子的家人還需請一位家境殷實、人丁興旺的中年婦女來哭歌,在出嫁的頭一天晚上,新娘還要向父母哭離別歌。出嫁後到第三天叫做三朝,這一天,新娘的姊妹淘就會各寫一本「三朝書」送給她,封面還是親自手工刺繡裝線縫製,內容相傳述說為人媳婦之道或相互鼓勵文字,因此稱「三朝書」為「訴苦的婦女文學」。
「三朝書」是「江永女書」獨有的「禮冊」,裝訂和內容都非常講究,而且只能寫3篇;如果沒有人在這天向新娘祝賀,周圍的人就會看不起她。
寫在三朝書上的女書文字多數能保存下來,主要原因是三朝書還有一個重要的用途;它也是女書刺繡的工具箱,裡面裝著刺繡的絲線、繡花圖案,還有繡花時要用的蠶絲片。
女書內容多為女性間的隱私對話,過去,在女書流傳地,每當女書傳人死後,其創作的作品便被焚燒或者作為陪葬品而不留傳,致使保留於世的作品很少,關於它的早期歷史也無法探索。
歷史影響:
「女書」是一種獨特的文化「化石」,對研究人類文字和文明的起源、女性文化和民族的起源以及文明的發展歷程等方面,在人類學、民族學、社會學、語言學、文字學、民俗學、考古學等各個領域,都有重要價值。由於女書在文化大革命期間被嚴重破壞,再加上隨著時代的發展女性文化水準的提高,「江永女書」正瀕臨滅絕。
中南民族大學「女書文化研究中心」是我國最主要的女書研究機構;《中國女書合集》趙麗明主編中華書局收集的資料占所能見到的女書原始資料的90%以上。多年來,趙麗明一直堅持「女書」的傳承、保護、搶救和弘揚:創辦了首家「女書」館、第一家「女書」網站,設計了全球首套「女書」個性化郵票,創作了目前世界上最長的「女書」仕女書畫長卷,編寫了《女書英漢字典》,與他人合著了《女書習俗》。其‘「女書」書法、繪畫作品多次入選國家級大型展覽,美國、加拿大、俄羅斯、日本等,國外友人及當地國家領導人和中國國家博物館、中國民族圖書館等多家單位均有收藏。
近年,為保護、宣傳女書,江永縣建起了「女書生態博物館」和「女書數字博物館」,現有五位女書傳人在博物館工作。「女書生態博物館」在女書流傳的核心村上江墟鎮蒲尾村,那裡是已故女書老人高銀仙、胡慈珠、唐寶珍的故居地。如今,女書已是家喻戶曉,不僅出現了一批學術成果,而且還出現了與之相關的小說、電影。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每日頭條)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