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山水亭
山水亭
時間
1939年03月 ~ 1955年08月
地點
台北
相關人物
王井泉、張萬火、魏姇、林茂生、吳天賞、徐坤泉、楊雲萍、黃得時、李超然、陳逸松呂赫若、呂泉生、陳夏雨、吳新榮、張文環、郭雪湖楊三郎、王昶雄、巫永褔、金關丈夫、立石鉄臣、池田敏雄、矢野峰人、瀧田貞治、辜偉甫、張萬傳、陳德旺
山水亭
資料來源:莊永明書坊
簡介:

山水亭和波麗路是大稻埕兩大的「庶民飲食地標」,雖然不那麼氣派、奢華,最難能可貴的是,它們與台灣近代美術史都有不可分割的關係。

背景:

20世紀初期,台北市的大稻埕是繁華的所在,各種台灣小吃,以及當時風行的酒家、茶樓,應有盡有。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後,隨著戰局逐漸擴大,進而在1941年演變成太平洋戰爭,原來在戰線後方的台北或整個台灣也逐漸被捲入無情的戰火中。皇民化運動、人力動員、物資管制、食物配給、空襲、疏開,伴隨著壓迫、流離、飢餓與死亡,成為台北市民每日生活必須應對的事務。在這日漸高壓、緊迫的城市生活中,少數幾家仍然營業的餐館彷彿沙漠中的綠洲,不僅是市民們可以打牙祭、偶爾尋求飽腹的地方,也是他們彼此聊天聚會,短暫獲得精神舒緩的場所。

想在大稻埕吃得風雅、有韻味,其中最富盛名且對台北文化影響最大者,莫過於素有「台灣島都的梁山泊」或「台北文化沙龍」之稱、以傳統大自然景象取名的「山水亭」台菜館,開業初期,當時報刊介紹,亦有北京料理,小酌、麵點,膾炙人口,尤以「東坡刈包」廣為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