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圖書大轉移
圖書大轉移
時間
1939年11月22日 ~ 1945
地點
廣西
相關人物
黃立生、陳寶經、黃似蘭、胡萬鈿、
雷沛鴻
資料來源:新華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抗戰期間,廣西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將圖書館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書籍及時轉移,留下一段令人感念的歷史。
背景:
1930年,軍閥混戰甫定,廣西一批德高望重的學者志士,深感圖書館對廣西文化教育的促進作用,發出增設圖書館的呼籲,並為之奔走呐喊,募集資金和圖書,創建了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即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的前身。
圖書館籌備創設於1930年冬,時間倉促,館舍借用興化圖書館的舊址。圖書館於1931年6月開館,同時呈請另建館舍。1934年春,新的館舍建成於當時景色秀麗的中山公園內(今區第一保育院);該圖書館建築牆壁,有12公尺高,用花崗岩石大石塊砌成,甚為壯觀。該項花崗石原係城區第二小學改建校舍時,將原校舍建自清初的三界廟拆得的花崗石購用。當時館舍內的藏書室每間可藏書三萬餘冊;閱覽室分兒童、成人、報章雜誌等三間,研究室四間,每間只容一人,專供研讀高深學術。
1939年南寧淪陷前,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已經成為一個頗具規模、服務規範的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在8萬冊左右,所藏圖書包括古籍、書刊文獻等,受到社會各界熱烈歡迎。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西是西南大後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軍事物資經過廣西桂越公路從中越邊境的鎮南關(今友誼關)進入,經過邕龍公路(南寧到龍州的公路)或者左江水運到達交通樞紐南寧,然後經過邕柳公路到柳州,從柳州再經過湘桂鐵路運到湖南,進入中國內陸。根據戰後分析,當時日軍侵略廣西的軍事目的,一是轟炸廣西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二是轟炸廣西境內的飛機場和軍營等軍事目標;三是封鎖戰爭補給。南寧作為廣西臨海中心城市因顯著的戰略位置成為重點襲擊的對象。
Top
發生過程:
第一次轉移:1939年11月22日
1939年11月15日,日軍閃電般出現在欽州灣,攻陷防城,直逼南寧,形勢嚴峻。隨後,日軍分兩路向南寧衝擊,先頭部隊於22日晚到達南寧城下。此時,南寧城中一片混亂,人心惶惶,政府機關工作人員、市民全部湧出城市,沿右江向百色方向撤退,船隻、車輛非常緊張。
廣西圖書館藏書第一次撤退,是在毫無準備的情形下進行的。時任館長黃立生臨危不懼,帶領館員,想方設法動用私人關係,搶租民船,將廣西圖書館的珍貴圖書文獻搬運到邕江旁,裝船啟運,沿邕江逆流而上,經右江到達百色。
當時轉移書籍達7萬多冊,一行7人於戰亂時期帶著這樣龐大的物品,乘幾艘民船去百色這個商品集散地,非常容易成為覬覦的對象。安全是黃立生非常憂心的問題:不僅操心行船安全,也擔心江上行船時間太長容易成為土匪或是難民的目標,甚至成為日機襲擊的對象。他要求館員隨時提高警惕,注意防範,並安排館員日夜輪流值守,以防意外發生。
圖書終於安全到達百色城。由於戰爭阻斷了部分地區物資運輸,加上人口密集,百色物價飛漲,經費捉襟見肘,保護藏書的館員為生計焦心操勞。
1940年,南寧被中國軍隊收復後,廣西圖書館回到南寧,整理舊務,恢復正常業務。才稍稍打開局面,戰火又起!1944年,南寧再次淪陷,圖書館不得不再度轉移。
第二次轉移:1944年11月24日
1944年11月24日,南寧第二次淪陷,圖書館在戰局形勢緊張時,再度將珍本及貴重圖書疏散到百色。黃立生這樣回憶那段歷史:桂南光復,本館遷回,照常辦公,依照新頒編制,擴大館務,分設總務、採編、輔導、流通四部,除總務部主任由館長兼任外,其餘各部,每部設主任1人,幹事2人,僱員1人,另會計1人,計共有職僱員16人,工役7名,每月經費2447元(書報購置一切費用均包括在內),正待重整業務,以期推廣,詎料二次疏散之令,忽又頒下!
不過這次疏散,事前已有所聞,且已稍具經驗,圖書一項,損失極少。先疏散至田東,再進至百色,喘息甫定,即部署開放閱覽,努力於精神糧食之供應。
1944年的第二次疏散,由於有第一次的經驗,相對從容。當時第一反應是搶租船隻,然後所有書籍一律僱員緊急打包,盡數裝船。倉促之間,裝船完畢,立刻起航。當時的戰況複雜,由於不明下一步敵軍進攻方向,幾艘船在江上行止不定,徘徊觀望,漂泊數日。
由於預計到百色城相對擁擠,不能保證館舍,同時也擔心在江上航行的時間太長而遭意外,為避免館藏同遭不測,最終決定兵分兩路,一路由流通部主任陳寶經和幹事黃似蘭保護部分珍貴書籍在果化登岸留守;其餘人員由館長率領將大部分圖書運往百色。
果化是平果縣的一個小鎮,與南寧的直線距離為129公里,在右江邊上。當時環境異常艱苦,又時值寒冬,除書籍安危外,兩位館員食不果腹,陷入饑寒交迫的境地。12月底,日軍佔領隆安,隆安在果化鎮下游,兩地相距只有48公里。留守果化的館員聽到隆安淪陷的消息後,立刻冒著嚴寒雇了馬車,繞山路連夜奔走,將圖書往遠離右江的內陸轉移,最後到了距離果化鎮52公里的進結鎮。兩人在進結鎮盤桓了一段時間,直至聽到確切消息,確認百色安全後,才將圖書運往百色與大部隊會合。由於措施得力,這次疏散館藏圖書幾乎沒有遭受損失。
黃立生所率領的大部隊,帶著館藏的大部分書籍沿江而上,幾經周折終於到達百色。
百色成為戰時省會,圖書館物資、人員到百色後,幸得百色行健中學胡萬鈿照顧,將該校圖書室(原鉅賈劉子隆捐建的〝子隆堂〞百餘平方米房舍)給圖書館使用。那時,省級機關都遷至百色,南寧附近難民亦向百色疏散,公私房舍都很緊張擁擠。
當時,教育家雷沛鴻在桂林啟動西江學院籌備工作,後亦遷至百色,與圖書館同住行健中學。西江學院在百色加緊籌備,在設立水利系教學工作時,缺乏參考資料,幸得圖書館疏散至百色的書籍中有《水利學》等專著,由此得到學術支援。
1945年,南寧第二次收復後,疏散至百色的圖書運回南寧,因館舍駐滿軍隊不得入門。無奈,黃立生只好向邕寧縣借用一間大房暫存圖書,並多方奔走,想方設法請駐軍遷出館舍。幾經周折,駐軍終於移防。隨後黃立生又率員投入緊張的恢復整理工作,日夜加班,每天工作達十幾小時,終於在9月恢復對外開放。
歷史影響:
日軍侵華戰爭爆發後,1939年、1944年南寧兩度淪陷,廣西圖書館的建設和服務不得不中斷。
「圖書館的責任,不只是保存文化,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社會教育機關。」
因為這樣的信念,廣西圖書館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將圖書館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書籍及時轉移,並在百色繼續提供社會服務,留下了一段令人感念的歷史。
(資料來源,參考:文史網、新華網、廣西新聞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