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圖書大轉移
圖書大轉移
時間
1939年11月22日 ~ 1945
地點
廣西
相關人物
黃立生、陳寶經、黃似蘭、胡萬鈿、雷沛鴻
圖書大轉移
資料來源:新華網
簡介:

抗戰期間,廣西圖書館的工作人員不顧個人安危,將圖書館所藏古籍和其他重要書籍及時轉移,留下一段令人感念的歷史。

背景:

1930年,軍閥混戰甫定,廣西一批德高望重的學者志士,深感圖書館對廣西文化教育的促進作用,發出增設圖書館的呼籲,並為之奔走呐喊,募集資金和圖書,創建了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即今天廣西壯族自治區圖書館的前身。

圖書館籌備創設於1930年冬,時間倉促,館舍借用興化圖書館的舊址。圖書館於1931年6月開館,同時呈請另建館舍。1934年春,新的館舍建成於當時景色秀麗的中山公園內(今區第一保育院);該圖書館建築牆壁,有12公尺高,用花崗岩石大石塊砌成,甚為壯觀。該項花崗石原係城區第二小學改建校舍時,將原校舍建自清初的三界廟拆得的花崗石購用。當時館舍內的藏書室每間可藏書三萬餘冊;閱覽室分兒童、成人、報章雜誌等三間,研究室四間,每間只容一人,專供研讀高深學術。

1939年南寧淪陷前,廣西省立第二圖書館已經成為一個頗具規模、服務規範的公共圖書館,藏書量在8萬冊左右,所藏圖書包括古籍、書刊文獻等,受到社會各界熱烈歡迎。

抗日戰爭爆發後,廣西是西南大後方的重要組成部分,很多軍事物資經過廣西桂越公路從中越邊境的鎮南關(今友誼關)進入,經過邕龍公路(南寧到龍州的公路)或者左江水運到達交通樞紐南寧,然後經過邕柳公路到柳州,從柳州再經過湘桂鐵路運到湖南,進入中國內陸。根據戰後分析,當時日軍侵略廣西的軍事目的,一是轟炸廣西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二是轟炸廣西境內的飛機場和軍營等軍事目標;三是封鎖戰爭補給。南寧作為廣西臨海中心城市因顯著的戰略位置成為重點襲擊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