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勸業場
勸業場
時間
1928年12月12日 ~ 2017
地點
天津
相關人物
高星橋、慕樂、
載振
、魏信臣、葉蘭舫、華世奎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勸業場」集購物、娛樂、休閒於一體,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著名的老字號商場,20世紀20年代由高星橋集資創辦,現代已成為上市公司。
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結束井陘售煤處總代理職務的高星橋多次去上海,受到當時中國實業界「實業救國、提倡國貨、振興中華、服務社會」的思想啟發,計畫在家鄉興建大型商場。經過一段時間考察,高星橋斥巨資10萬4千兩白銀從英國先農公司手中買得法租界21號路(坐落於原法租界杜總領事路與福煦將軍路交叉的十字路口,即今和平區和平路290號,濱江道152-166號)的一片空地。
1926年,經法國工部局介紹,高星橋又花白銀1萬兩聘請法國籍工程師慕樂(Muller)負責大樓的設計工作,並交由法商‘永和營造公司’建造。按設計圖紙初步估算,建此商場資金需百萬大洋以上,以高星橋的財力,存在困難,經再三考慮,他決定成立股份公司集股興建,每股10萬元,他自認6股;然後輾轉託人,費盡周折,說服居住天津的遜清慶親王載振認購3股,成為二股東。這90萬元投資,將商場建到了第三層,高星橋又向銀行借貸50萬元,蓋成了六層大樓,期間,一些股東動搖、退股,載振始終不為所動。
當時,法租界當局提出商場命名為「法國商場」,但頗有經濟頭腦的高星橋覺得加上‘法國’二字,民眾望而卻步,不利經營,於是採納了慶親王載振的建議,取名為「勸業場」。「勸業」一詞,本出自《史記•貨殖列傳》‘各勸其業,樂其事’;1905年,清政府在北京設立了「勸業陳列所」,「勸業」二字也寄託著國人實業圖強的希望。
Top
發生過程:
1928年,一座折衷主義風格的天津「勸業場」主體建築落成,為鋼筋混凝土框架結構,地基以梅花樁鋼筋混凝土為基礎;是當時華北地區規模最大、功能最全的綜合百貨商場。樓高33米,主體5層,轉角局部7層,7層之上建有高聳的塔樓,塔樓主體由兩層6角形的塔座、兩層圓形塔身及穹隆式的塔頂所組成,塔樓上面還裝有旗杆和避雷針。建築面積原為16500平方米,經過幾次改造修建,現在建築面積為29600平方米。
「勸業場」大樓外立面受新穎的現代建築思潮影響,石材飾面,設有凸凹兩種陽台,凸陽台以牛腿支承,凹陽台兩側配有廊柱,中部以寶瓶欄杆裝飾;5層轉角處設有3開間的挑陽台,挑梁也設計為牛腿狀。東南角形成8字立面,底層臨街陳列窗上方設有一圈鋼筋混凝土大挑簷,構成風雨走廊。大樓入口處設有大拱券,與兩側大挑簷連接貫通,拱券的頂部和前面都裝飾有花紋;5層和7層以長方窗為主,部分拱券窗做點綴,皆為3連拱或2連拱的半圓拱窗券。
大樓內部設計採用中空迴廊式;中空部分屋頂為階梯形的鋼筋混凝土平頂,四周向中間退縮。頂部設有三層天窗,便於自然採光和通風,四周部分屋頂為屋頂花園,即「天外天」遊樂場。中間部分設有一座過橋相連通,四角設有4座樓梯和5部電梯,在過橋兩側設置2部雙向樓梯,北側胡同內還有2座鋼製太平樓梯。
1928年12月12日,建在法租界的天津「勸業場」開幕,法國駐天津領事館官員親臨致賀,高星橋在自家公館大擺宴席,請客答謝。當時的《大公報》和《北洋畫報》對「勸業場」的開幕盛況曾作了大量報導。
各界贈送的賀禮中,有一座銀盾上面鐫刻著十六個字:「勸吾胞輿,業精於勤,商務發達,場益增新」;這四句話意以傳統的冠頂格式,取每句話的第一字組成「勸業商場」,用以表示勸人興辦企業之內涵,為「勸業場」作了寓意深刻而透徹的說明,也成為「勸業場」的經營宗旨。
初期股東除了高星橋、慶親王載振外,尚有魏信臣(橫濱正金銀行買辦)、葉蘭舫(天津錢業公會會長),投資人並不直接參加經營,而是採取貨位招商的辦法,最多時樓內有大小商戶和攤位三百多家。
「勸業場」內高懸著名書法家華世奎書寫的「天津勸業商場」金字招牌。當時,高星橋以每字100大洋的價格請華世奎書寫,由於當時沒有字縮放技術,字體需要和牌匾大小相配,華世奎便在拼起的三張大八仙桌完成這一作品。
與「惠中飯店」和「浙江興業銀行大樓」相對的「勸業場」是天津高級商業群的發祥地,歷史上對天津商業繁榮和市民生活消費起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場內包括八個「天」字號的娛樂場所,即天宮影院、天樂戲院、天露茶社、天華景戲院、天會軒戲院、天緯撞球社、天緯地球社、天外天屋頂夜花園;在當時號稱「南有上海大世界,北有天津八大天」。
僅僅幾年時間,「勸業場」便以其優越的地理位置,品種齊全的優質商品,周到細緻的商業服務,成為津門商界翹楚,聞名海內外。
歷史影響:
天津「勸業場」的崛起不僅標誌著天津近代商業格局的形成,而且還帶動了周邊地區各行各業的發展,並形成一種獨特的地域文化,這在商業史上是不多見的。隨著「勸業場」崛起,周邊設施也開始以「勸業場」命名,「勸業場」學校、「勸業場」衛生院、「勸業場」街道、「勸業場」稅務所、「勸業場」工商所等等,當時,民眾在「勸業場」周邊買東西也叫在「勸業場買」;「勸業場」地區逐漸成為天津最繁華的商業中心和著名的遊覽區。
今天的「勸業場」仍然是金街上最亮的一顆珍珠,新廈老廈雙星耀目,靚麗霓虹交相閃爍,走進那個叫人眼花繚亂的世界,感受「勸業場」汩汩而出的‘場’氣,它已經遠遠超越了櫃檯與商品的簡單組合,而變成了商業與文化完美結合的化身。
(資料來源,參考:維基百科、百度百科、天津廣播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