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清鄉運動
清鄉運動
時間
1941年07月01日 ~ 1943年05月
地點
江蘇、浙江、安徽
相關人物
汪精衛、
陳公博
、周佛侮、
李士群
、汪正禾、史訓遷、
蔣中正
資料來源:熱點網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清鄉運動」是抗日戰爭時期日本侵略者在「華中佔領區」實行的一種殘酷的‘清剿’辦法。
背景:
為強化對華中地區的統治,消滅和驅逐革命力量與抗日武裝,使之成為日本侵略軍穩固的兵站基地,以達到‘確立治安’、恣意奴役和搜刮的目的,同時實現其‘以戰養戰,速戰速決’的計畫。日本侵略軍授意汪氏政權於1941年3月開始籌備設立「清鄉委員會」;5月22日在南京正式成立「清鄉委員會」,同時公佈《清鄉委員會組織大綱》規定,由汪精衛任委員長,陳公博、周佛侮任副委員長,李士群任秘書長,負責指導「清鄉運動」,該運動在軍事方面由日軍負責,偽軍配合,在政治方面則均由汪氏政權負責。
「清鄉運動」以‘軍政並進,剿撫兼施’、‘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為方針,自是日開展。首先從蘇南地區開始,其次在太湖東南、上海郊區及蘇淮特別區進行,接下來又在鎮江、蘇北及浙江部分地區展開,最後在安徽、廣東、湖北部分地區推行。
Top
發生過程:
1941年7月1日,汪氏政府「清鄉委員會」開始推行「清鄉運動」,圍剿各個抗日武裝,以此來改變該政府政令不出城門的狀況。
「清鄉運動」的第一步是‘軍事清鄉’:日偽軍在清鄉地區修築碉堡炮樓、封鎖溝、封鎖牆、竹木籬笆,拉設鐵絲網、電網,分割和封鎖抗日根據地,然後對抗日根據地實施‘掃蕩’。
第二步是‘政治清鄉’:汪氏政權在清鄉地區廣泛宣傳‘中日親善’、‘和平建國’,在對民眾進行宣傳的同時,實行編組保甲、連坐聯保,組建警察保全武裝,推行自首和策動告密的方法,以強化法西斯統治。
第三步是‘經濟清鄉’:汪氏政權在清鄉地區實施嚴格的物資統制政策和物資封鎖禁運政策,對抗日根據地實行經濟封鎖。
第四步是‘思想清鄉’:汪氏政權在清鄉地區建立機構控制學校,出版報刊,組織‘青少年團’,開展反共教育。
為配合日偽「清鄉」宣傳,《清鄉日報》於1941年6月創刊,是汪偽江蘇省「清鄉委員會」機關報;版面對開、四開、八開無固定,也無定價,社址蘇州,名譽社長李士群,社長汪正禾(汪偽江蘇教育學院副院長),主編史訓遷。出版初期,大多刊登汪偽「清鄉委員會」的《清鄉法規》、《組織規程》和《賞罰規則》等。
1942年,汪偽江蘇省宣傳隊接收《清鄉日報》,於2月22日發刊《清鄉新報》,社長仍為汪正禾。此報由宣傳隊向吳縣、昆山、常熟、太倉四縣鄉鎮散發。同時又效法蔣中正推行的「新生活運動」,開展「新國民運動」,在思想領域奴化淪陷區人民等,為日本侵略者統治淪陷區充當馬前卒。
然而,由於地方機構的權力被「清鄉委員會」奪走,造成政權內部各種矛盾。
1943年5月,最高國防會議決定將「清鄉委員會」撤銷,‘清鄉’事務改由行政院與地方政府管理。
歷史影響:
「清鄉委員會」是汪精衛政權為「清鄉運動」而於1941年至1943年間成立的專門機構;汪精衛的種種行動雖博取了日本侵略者的歡心,卻不能挽救南京汪偽政權覆滅的厄運。「清鄉運動」由於政策倒行逆施,得不到人民的支持,加上汪偽內部的腐敗紛爭等等諸多因素,不可避免的走向失敗,最終政權倒台。
(資料來源,參考:華人百科、百度百科、熱點網、華夏經緯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