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七星畫壇
七星畫壇
時間
1926 ~ 1929年06月
地點
台北
相關人物
石川欽一郎
、進藤常雄、
倪蔣懷
、
陳澄波
、陳英聲、陳承藩、
藍蔭鼎
、
陳植棋
、陳銀用、李澤藩、李石樵、張萬傳、洪瑞麟、真野紀太郎、范洪甲、
廖繼春
、
楊三郎
、郭柏川、何德來、張秋海、陳慧坤、陳清汾、陳德旺
資料來源:必應搜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七星畫壇」是台灣最早推動美術運動的美術團體。
背景:
日據時期的台灣社會和文化遭殖民統治者武力改造,日籍美術教師石川欽一郎在日本親身體驗畫會的組織、形成、推動,他第2次來台任教期間,感受到台灣人必須自立推動美術風氣。
台灣的美術運動在石川欽一郎的推動下,漸漸成形。1928年,台北第2師範校友將圖畫活動設立為一個部門,並且以「芳蘭繪畫會」為其名稱,每半年在博物館定期展出,開始約有20名校友,到了1930年參加者約100名;台南師範在1929年也成立類似部門,指導者是圖畫老師進藤常雄,成員也是在校學生和畢業校友為主;台中師範的校友則成立「水邊會」,可見當時的畫家多半出生於師範學校。
Top
發生過程:
1926年,在台北師範日籍美術老師石川欽一郎推動下,以倪蔣懷為首,聯合陳澄波、陳英聲、陳承藩、藍蔭鼎、陳植棋和陳銀用7人組成「七星畫壇」,自比台北市郊之七星山而取名「七星」;基本上這是一個由校友組成的畫會團體,除了藍蔭鼎不是國語學校學生之外,其餘皆是,但藍蔭鼎是石川相當欣賞與照顧的學生,也曾在台北師範旁聽,所有成員均受石川欽一郎影響頗深。
「七星畫壇」以倪蔣懷為首,出錢出力以其為最,在台北之陳英聲與倪蔣懷經常相偕作畫,而在東京之陳承藩與陳植棋在寒暑假時也與倪蔣懷、陳英聲一同寫生作畫,他們經常拿作品請石川批評指導,作品以水彩和油畫為主,屬西洋繪畫的美術團體,台灣西洋美術運動由此揭開。
「七星畫壇」成立後,每年在「台北博物館」舉辦舉行一次會員作品聯展,1926年8月28~31日,「七星畫壇」於台北博物館(今國立台灣博物館)舉行第1回展;1927年與1928年9月分別舉辦第2、3回展覽。
1927年,在台展之後,「台灣水彩畫會」成立,此會也係以石川為首,有其師範學校之學生及全省各地講習會之美術教員。「台灣水彩畫會」是一觀摩展性質畫會,亦是由倪蔣懷出資並奔走,為展出事宜而奮力;會員也是石川的北師學生為多,有倪蔣懷、陳英聲、藍蔭鼎、李澤藩、李石樵、張萬傳、洪瑞麟等人。該會以互相揣磨研究、推廣水彩畫為主要目的,每年舉辦展覽會,並邀請日本水彩畫會之藝術家與作品來台展出。如日本水彩畫家真野紀太郎即曾受邀來台,他還與倪蔣懷成立「亞細亞畫會」於基隆。
「七星畫壇」作品聯展推動滿3屆後,因陳澄波、陳承藩、陳植棋陸續進入東京美術學校就讀,其他會員則因工作繁忙之故無法兼顧畫會運作。
1929年6月,在陳植棋建議下,「七星畫壇」宣告解散,歷時4年;部份成員與台南「赤陽會」合組成「赤島社」。台南公會堂剛剛建蓋完成,范洪甲就與陳澄波、廖繼春商量,3人在台南公會堂舉辦第1次「赤陽會」展覽;「七星畫壇」與「赤陽會」,可謂北與南因地緣關係而各自組成的。「赤島社」結合了此二畫會,成員皆多為留學東美的北師校友為主;因為領導者是陳植棋,他是在北師遭退學後,而考入東美的,所以成員以他為中心,吸引北師及東美出身的畫家。
「赤島社」有全島性的格局,幾乎當時研究西畫之佼佼者都在此列,也是由倪蔣懷出資為多,每年展出;第1回「赤島社」洋畫展,也是由倪蔣懷奔波,請藍蔭鼎、陳英聲、楊三郎協助,於1929年8月31日至9月3日假「台北博物館」舉行。「赤島社」會員有倪蔣懷、藍蔭鼎、陳植棋、范洪甲、廖繼春、陳澄波、楊三郎、陳承藩、郭柏川、何德來、張秋海、陳慧坤、陳英聲、陳清汾,但此畫會於1933年解散。
1929年,「台灣水彩畫會」的倪蔣懷與幾位重要中心人物,還決議要設立「獎賞」,以鼓勵會員。這也是與日本方面借鏡最多、比較正式與具有規模的團體,對於助長文化及推動美術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
1930年,倪蔣懷在石川的鼓勵下,獨資成立教育性質之「台灣繪畫研究所」,以普及美術教育為宗旨,對一般社會大眾開放指導;這與前面所提屬於研究性質的團體有所不同,研究性質的團體,每年固定時間舉辦展覽,作為研究製作及發表機會。「台灣繪畫研究所」是教育一般社會大眾,培育台灣的美術人才,經過5個多月的籌備,並在報紙上登廣告招生,終於在7月1日開課,如洪瑞麟、張萬傳、陳德旺等都曾在此接受指導,然後在陳植棋的鼓勵之下,赴日繼續深造。石川欽一郎、陳植棋、楊三郎、藍蔭鼎等當時台灣著名的畫家,也都曾在該研究所任教。
由於當時繪畫風氣並未被社會所接受,「台灣繪畫研究所」經營困難,所以在1931年底結束此研習活動,不過曾在此上過課的學生,後來都成為台灣美術的開路先鋒,在台灣美術史上有其特殊的意義。
歷史影響:
石川欽一郎對台灣歷史最大的影響,就是倡議「台灣總督府」舉辦官辦美展,並實際參與「台灣美術展覽會」創辦過程,同時擔任審查員,讓台灣民眾得以在美術競賽中與日本人公平競爭。
在「七星畫壇」第2回展中,石川便現身說法提到:「全屬本島藝術家參與的此一活動,對於趣味的普及與風教的改善,播下了優良的種子,對於未來助益不小。」
石川欽一郎及其學生們的努力,使得台灣有了官辦競賽性美展的傳統,而這項傳統歷經80餘年,從中央到縣市,都視公辦美展為其政府文化藝術重要工作與現代化的象徵而繼續發揚光大。
(資料來源,參考:台灣大百科、維基百科、人人網)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