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欽差行臺
欽差行臺
時間
1892年05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劉銘傳
欽差行臺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欽差行臺,是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劉銘傳為接待抵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而興建的行館,鄰近於臺灣巡撫衙門。臺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崧改為「籌防局」。

日治時期前期充作「臺灣總督府」,現為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林業文物館。原址位於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設有「清布政使司衙門舊址」紀念石碑一座,部分建築於1932年遷至中正區南海路臺北植物園內西側,是全臺灣僅存的衙門建築,現為直轄市定古蹟。

事件背景:

清德宗光緒18年(1892年),福建臺灣巡撫邵友濂為接待抵臺灣視察的中央高級官員,耗資二萬銀兩於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西側(今臺北市中山堂附近)興建行館,做為宴會、會議之用。落成當年(1894年)適逢甲午戰爭,1895年,清廷與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割讓臺灣、澎湖予日本,引起臺灣民眾群情激憤,便擁末任巡撫唐景崧成立臺灣民主國並任大總統,將欽差行臺改為「籌防局」做軍務之用。

日治時期前期,籌防局被充作臺灣總督府廳舍,歷任七任總督。大正8年(1919年),臺灣總督府(今中華民國總統府)新廈完工啟用後,舊廳舍便成了臨時性展覽聚會場所。

昭和6年(1931年)10月,以紀念裕仁天皇登基為由,決定在舊臺灣總督府廳舍前廣場興建臺北公會堂(今中山堂)。多方考量下,部分福建臺灣承宣布政使司衙門及欽差行臺建築移入圓山動物園(臺北市立兒童育樂中心昨日世界舊址)、淨土宗臺北別院(今善導寺)及臺北植物園內保存,附近其餘房舍則於1932年8月予以拆除。後來,動物園的部分因颱風損毀,臺北別院的部分也已拆除,只有欽差行臺的頭門、儀門、大堂與部分廂房完好保存於植物園內,[2][3]爾後改為臺灣總督府中央研究所林業部熱帶植物標本陳列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