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臨濟護國禪寺
臨濟護國禪寺
時間
1911年06月01日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梅山玄秀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臨濟護國禪寺就廟宇組織言,全名為財團法人台北市臨濟護國禪寺,是主祀釋迦牟尼的財團法人。就古蹟言則是位於圓山遺址旁的台北市市定古蹟。
事件背景:
臨濟護國禪寺,始建於1900年,完工於1911年,1912年6月21日舉行落成佛像安座大典;為台灣日治時期初期,日本僧人梅山玄秀(梅山得庵)禪師所建。他當時受第四任台灣總督兒玉源太郎之邀來台弘法布教,是台灣唯一冠以護國之名的佛寺。兒玉總督曾作〈寄圓山鎮南山〉之七言詩以茲紀念。
臨濟護國禪寺屬於佛教禪宗的分支臨濟宗妙心寺派,山號鎮南山,為日本佛教於台灣宣教的重要場所。承襲日本伽藍的仿宋式禪寺格局,大雄寶殿為木結構之重檐歇山頂式建築,供奉釋迦三尊;另有鐘樓門,同為現存台灣日治時期木構式建築中,興建年代最早的代表,目前已列入台北市市定古蹟。寺前先民之大砥石及禪寺周圍的開山始祖墓、石雕佛像等亦多具歷史文物價值。因為位於圓山遺址附近,曾於建構中發現眾多台灣先民遺跡。
依據民德寫真館(台北)於1941年發行的《臺灣佛教名蹟寶鑑》,原名「鐵真院」的台北市市定古蹟:北投普濟寺,也是臨濟宗妙心寺派在台北的布教據點。
2007年4月護國禪寺進行修護工程,改善大雄寶殿木材因雨水、白蟻侵蝕而腐黑,甚至下雨時漏水的狀況,工程共耗資8575萬元;款項中,禪寺所在的台北市政府補助了1805萬元,其餘款項則由禪寺與其信徒自行籌措及日本相關宗教機構的募捐資助。為了恢復台灣日治時期的大雄寶殿原貌,寺方向日本京都竹村瓦商會訂製仿作黑瓦片約三千枚,並搜集檜木進行整修;樑柱上的紅色油漆,也由匠師以藥水清除,還原為原木色。2008年8月27日舉行大雄寶殿修復落成典禮。
Top
發生過程:
本寺總面積約300坪,坐北朝南,為三進四合院之中國宮殿式建築物,外牆漆上黃油漆;大門前有兩隻石獅,山門建築屬於日本江戶時期風格,至今大雄寶殿仍保存完好,全為木結構之歇山重簷式,屋脊收頭的部分有「鬼瓦」與「懸魚」等。
臨濟護國禪寺旁,有一顆「無住生心」石碑。1918年本寺進行擴建工程,意外在西側山的山坡地上挖掘出了大砥石,禪寺的白聖長老刻上了「無住生心」四字。民國六十四年台北市文獻委員會為了紀念圓山貝塚被發掘,再次在這一顆大砥石上嵌上了紀念文獻。
原本有88尊由日本各大寺廟所捐獻的石佛,但在日治時期結束之後大部分被損毀,現在只存在9尊,開山祖師庵玄秀大和尚的墳墓位於萬靈塔前。
大雄寶殿主要供奉的是釋迦牟尼,其坐姿主要分成兩種:一種為結跏趺坐,左手橫置放在左腳,稱作「定印」,意思是「禪定」;右手則是很自然下垂,名為「觸地印」。另一種姿勢為結跏趺坐,右手向上屈指做成環狀形,為「說法印」,表示佛陀弘法姿勢。
而在正殿中間供奉的釋迦牟尼上方有一塊「慈悲為懷」匾額,右方供奉觀世音菩薩,左方則是供奉地藏王菩薩。
歷史影響:
臨濟護國禪寺的規模相當宏偉﹐由阿部權藏設計﹐包括本堂 (大雄寶殿) ﹑豐川閣﹑庫裡 (華藏殿) ﹑山門 (鐘樓門) 等大型木造建築﹐以及其他的附屬設施與建築﹐甚至於還有從四國八十八靈場所迎來臺灣的部分石佛﹐也供奉在此。當時整個寺院的工程﹐是由臺北的高石群組負責興建﹐整個工程在1911年完工。當時的臨濟寺規模,有八帖房間兩間、六帖房間兩間、三帖房間一間、押入四處、佛壇一處、廁所兩處,另外有廚房浴室的附屬瓦頂的房子一棟。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