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士林公有市場
士林公有市場
時間
1913年12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臺灣總督府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臺北市公有士林市場原位於文林路、大南路與基河路所涵蓋的街區中段處,正對面即為慈諴宮,該市場創建於民國2年,至今逾百年歷史。鑑於市場主體建築年代已久,傳統零售市場之軟硬體設備及整體營運素質亦有轉型之必要,臺北市政府爰於87年積極策劃士林市場改建,91年11月拆除原舊市場,將原士林市場攤商暫遷至未來臺北藝術中心預定地之臨時攤棚營業。改建工程已於100年完成,士林市場攤商於100年12月15日起由捷運劍潭站對面之臨時攤棚,搬遷至新士林市場內繼續營業,100年12月25日正式開幕。
事件背景:
位於慈誠宮前的士林市場,早在清代就是著名的市集,遂有「鬼仔市」之稱。
日治時期,由於各地頻傳出傳染性疾病,政府當局認為都是衛生環境不佳等因素所造成,因此施行都市改正計畫,在士林大南路廟口前闢建公有市場,將流動的攤販集中至公有市場內。
「士林公有市場」興建於大正2年(1913年),當時臺北地區尚有西門新起街市場、大稻埕市場和南門市場。目前大多已經改建,而士林市場的年代僅次於西門市場。
士林公有市場整體以紅磚建造,屋頂以木桁架支撐,上方突起處則做為通緝窗,兩端有磚砌的高大山牆,側面採弧形拱窗,使光線可充分進入。
市場入口處面對詞誠宮,入口左、右兩邊各設有一座圓柱。進入後,左邊有一間日式戧角小屋,再往前兩側是長列拱郎式磚造店鋪,此兩棟建築已被列為市定古蹟,目前荒置中。
Top
發生過程:
「士林公有市場」興建於大正2年(1913年),當時臺北地區尚有西門新起街市場、大稻埕市場和南門市場。目前大多已經改建,而士林市場的年代僅次於西門市場。
日治時期建造了兩棟長條形建築物以集中攤販,但隨著光復後,需求量大增,導致居民開始由兩座舊市場向外搭建擴充市場面積。到民國69年(1980年),市場擴建的狀態已經十分明顯,兩座市場間的擴充空間已成為市場的一部份。民國91年(2002年)基於消防安全與衛生管理問題,決定拆除光復後新增的士林市場。將計畫在現址重現一座新的公有市場,保留並整修日治時期建造的士林公有市場建築,成為士林新地標。
由於士林市場使用年限已久且建築老舊,基於消防安全與衛生管理問題,及地區環境改造需要,市府計畫在現址重新興建一座公有市場,並保留整修日治時期建造的士林公有市場建築,讓民眾透過古蹟認識老士林。
歷史影響:
士林公有市場就在以拆除待規劃的士林市場旁邊,兩排長條形的是離公有市場目前荒置。在靠近慈誠宮的入口附近,成了許多攤販的堆積雜物處,長時間累積的垃圾傳來陣陣惡臭。雖然市政府已經規劃經費來作古蹟維修,現場勘查發現似乎還沒有實際行動。在士林市場的規劃中,未來新建的士林市場旁就是士林公有市場,讓民眾透過古蹟認識老士林。可是由於現在士林公有市場缺乏維護,牆面也遭到有心人士噴漆,也希望相關單位注意。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