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潘宮籌墓
潘宮籌墓
時間
1862年06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潘宮籌
資料來源:文化資產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潘宮籌先生為清代臺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居於今士林一帶。清末因漳泉械鬥,士林舊街被焚毀,潘氏家族乃率領漳人移居下樹林,並規劃新市街,以媽祖廟慈誠宮為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頗多。潘宮籌墓位於士林近天母之山區,依山而建,俗稱烘爐穴之風水地,形勢頗佳,在清同治9年立墓碑,如今尚保存良好。 潘宮籌生前被封為二品文官,逝世後追封為一品。墓的形制原來很大,如今尚存石象及祭台。墓之石刻尚可見當時臺北附近的文人雅士及官員所寫之詩文佳句。潘氏後人亦保存舊宅第於士林街鬧市中,芝山岩亦有潘氏族人之題字,足證潘家與士林及芝山岩附近之開拓史息息相關。近代其後代成立祭祀公業潘元記,負責保管維護先祖之墓園。
事件背景:
潘宮籌先生為清代臺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居於今士林一帶。清末因漳泉械鬥,士林舊街被焚毀,潘氏家族乃率領漳人移居下樹林,並規劃新市街,以媽祖廟慈誠宮為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頗多。潘宮籌墓位於士林近天母之山區,依山而建,俗稱烘爐穴之風水地,形勢頗佳,在清同治九年立墓碑。潘宮籌生前被封為二品文官,逝世後追封為一品。墓的形制原來很大,如今尚存石象及祭台。墓之石刻尚可見當時臺北附近的文人雅士及官員所寫之詩文佳句。潘氏後人亦保存舊宅第於士林街鬧市中,芝山岩亦有潘氏族人之題字,足證潘家與士林及芝山岩附近之開拓史息息相關。近代其後代成立祭祀公業潘元記,負責保管維護先祖之墓園。
Top
發生過程:
居功厥偉的潘家為士林望族,約在清乾隆年間由漳州來臺拓墾,當時拓墾範圍遍及士林、北投、淡水、石門、三芝等地,潘宮籌先生為來臺始祖的第三代,居住於今士林舊佳里、芝山岩一帶,為清代臺北盆地、漳州移民之領袖人物。
潘宮籌先生逝世時,因械鬥不斷,曾經遷葬三次,到清同治九年才正式下葬於現址,重立墓碑。由於生前對於地方貢獻頗多,原被封為二品文官,逝世後追封為一品。
清咸豐9年發生漳、泉械鬥,士林舊街被焚燬,潘氏家族率領漳州人移居下樹林,並主張遷移另建新街,得到大多數居民的贊同。當時「慈誠宮」為市街中心,四周闢建市街,為今天士林市街奠下基礎,貢獻頗多。
潘宮籌墓位於士林近天母之山區,建於清同治9年(1874),為一座完整的清代墓地。中國傳統的觀念認為,先人葬於風水絕佳之處,能福蔭子孫,此墓地環境形勢及方位為東青龍、西白虎,後頭倚靠烘爐山,在風水上屬「烘爐穴」之吉地。該墓地係配合山勢而建,前低後高,墓手由後往前層層延伸環繞,形成圍抱墓庭的對稱配置。
墓之石刻尚可見當時臺北附近的文人雅士及官員所寫之詩文佳句。潘氏後人亦保存舊宅第於士林街鬧市中,芝山岩亦有潘氏族人之題字,足證潘家與士林及芝山岩附近之開拓史息息相關。
歷史影響:
1.潘氏家族對士林地區開發貢獻極大,而潘宮(公)為家族之「開基土」,在臺北開拓史具有紀念價值。
2.潘墓墓形完整,墓制完備,刻字仍存,具學術價值。
3.墓園規制完整,建於清同治9年,已有百餘年歷史,仍保存完整。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