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林氏貞孝坊
林氏貞孝坊
時間
1848年06月
地點
臺中
相關人物
劉獻廷
林氏貞孝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林氏貞孝坊位於臺灣臺中市大甲區,於民國74年(西元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古蹟。該牌坊是為了表彰清代淡水廳大甲街余榮長妻子林春娘(文獻多記為春娘,而娘字為舊時對單名婦女的通稱,故應名為「林春」,而櫟社詩人蔡子昭所撰碑記即寫有「諱春」二字)的貞孝事蹟而立。

林氏除貞孝事蹟外,於地方還有禱雨的事蹟,大甲居民奉為貞節媽。其神像供奉於大甲鎮瀾宮內為大甲三神之一。

事件背景:

林春娘為大甲中莊人,生於清乾隆44年(西元1779年),同治3年(1864年)去世,年86歲。

林春娘七歲時成為余家童養媳,但未婚夫余榮長在乾隆54年(西元1789年)赴鹿港經商時溺斃,此時林氏只有十二歲,尚未正式結婚,而余榮長之父已逝,余榮長為家中獨子,但林氏不打算改嫁,留下來侍奉婆婆。她曾撫養兩名過繼來的族子為子嗣,但一位早逝,後來撫養者則在娶巫氏為妻後不久去世,而後林氏與媳婦一同撫養幼孫。

道光12年(西元1832年),本地士紳劉獻廷呈請旌表,隔年臺灣知府周彥與淡水同知李嗣鄴頒賜旌額,而到了道光16年(西元1836年)朝廷才下旨准許建坊旌表,但余家家境貧困,故直到道光28年(西元1848年)才在職吏張綱上呈淡水同知黃開基後由黃開基捐銀元五十元募捐,不久竹塹城門閥林占梅即捐助銀120元,隨後各方響應捐款後,共得銀1200多元。之後經過數月後,於大甲城南門外建成牌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