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原臺南水道
原臺南水道
時間
1812年07月
地點
臺南
相關人物
巴爾登、濱野彌四郎
原臺南水道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原臺南水道是臺灣的文化資產之一,在日治時期大正元年(1912年)日本人基於臺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為可供應約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對臺南地區之經濟發展亦有相當的貢獻。水源地內昔日的舊辦公室、檢驗室及輸水、淨水設備和發電室等。另有濱野彌四郎碑座、日本皇太子手種黑松及老樹數十株等。園區內的生態豐富,建築與空間形式頗具特色,也保存當時自來水設施及記錄著現代化工程的發展,具休閒及教育性質,為相當珍貴的史證。

2002年11月宣告為臺南縣定古蹟,2005年9月29日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定古蹟。

2014年9月4日,台灣自來水公司將該建築物的產權捐贈給台南市政府,在編列預算完成後續修復工程後,將規劃為自來水博物館。

事件背景:

自1895年,隨著台灣日治時期的開始,「水道設施」是日治時期台灣衛生工程的一部分。原「台南水道」即是日人基於當時台南市街之飲水需求所設置,於大正元年(1912),經台灣總督府在第28回帝國會議提案經裁定核准後,進行可供應台南市區10萬人需求的現代化自來水基礎建設。

日治時期為了改善台南地區衛生工事以預防傳染病,1897年(明治30年),由臺灣總督府衛生顧問技師巴爾登(W. K. Burton)與其學生兼助手濱野彌四郎進行台南地區的水源、水質的調查,並就實地調查結果提出快濾式過濾法之水道建設意見。

1912年(大正元年),臺灣總督府第28次帝國會議通過,以263萬圓之預算開始進行建設,工期預定四年,並任命濱野彌四郎為興建「台南水道」主任技師,開始動工興建。

1913年因調整市區規劃實施,導致工期延後,又適逢第一次世界大戰,因而相關材料高漲,預算額也重新修改,工期共延長了七年之久,一直延至1922年(大正11年)10月31日始竣工供水。整個工期共歷時11年之久,總工程費共達433萬圓,比原預算高出170萬圓,計畫給水人口為10萬人。竣工後陸續完成供應大台南地區及附近的民生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