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義芳居古厝
義芳居古厝
時間
1868年01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陳朝來
資料來源:國家文化資產資料庫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義芳居古厝為臺北早期開拓者陳氏族人所建,義芳居陳氏家族,原籍屬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乾隆年間,其始祖渡海來臺開墾。先前他們已有住屋,至清光緒初年才投下鉅資,建造義芳居。
這座三合院古宅為典型的臺北盆地古宅,正身入口作凹壽式,正身及護龍之牆壁皆為堅固之磚石厚牆,門窗開口較少,另在外護龍建二層樓的銃櫃,備盜匪來犯時可以還擊自保。此外他的窗子多用石材,取自臺北所產砂岩,亦具地方性特色。其門額題「義芳居」落款為丙子年,據推算為清光緒2年所建。近代臺北市發展迅速,像義芳居這類清代古宅第已經愈來愈少,它對臺北之開拓有歷史見證作用。
事件背景:
「義芳居」為渡台始祖陳振師的養子陳朝來所建的宅地。
陳朝來,乳名榮來,諡武善,福建泉州安溪人,生於清嘉慶25年(1820),卒於清光緒6年(1880),享年61歲。芳蘭大厝興建五年後,陳振師的長子去世,為了再使人丁興旺,便從大陸家鄉領養仍於襁褓中的陳朝來為幼子。其後繼承父志,既經商又務農,至晚年事業有成。
光緒2年(1876),由於祖厝已不敷使用,陳朝來在祖厝「芳蘭大厝」旁另建新厝,取名「義芳居。3年後,陳朝來的四個兒子幼於「義芳居」對面,籌建一座四合院宅第「玉芳居」,合稱「芳蘭三塊厝」。可惜,「玉芳居」在民國74年因被台大徵收為校地,慘遭夷為平地的命運。
Top
發生過程:
義芳居古厝為臺北早期開拓者陳氏族人所建,義芳居陳氏家族,原籍屬福建省泉州府安溪縣,清乾隆年間,其始祖渡海來臺開墾。先前他們已有住屋,至清光緒初年才投下鉅資,建造義芳居。
臺灣傳統民居由於受到南北氣候和拓墾制度之差異,北部的居住型態大多以散居形式為主,南部則以集居形式為主。對於住宅座落之地點及方位,均為謹慎,講究風水之說。
「義芳居」位於昔時臺北盆地邊陲,背倚芳蘭山,面向柳公圳,遠眺觀音山,符合風水所謂「背山面水」之吉相寶地。
光緒2年(1876),由於祖厝已不敷使用,陳朝來在祖厝「芳蘭大厝」旁另建新厝,取名「義芳居。三年後,陳朝來的四個兒子幼於「義芳居」對面,籌建一座四合院宅第「玉芳居」,合稱「芳蘭三塊厝」。可惜,「玉芳居」在民國74年因被台大徵收為校地,慘遭夷為平地的命運。
「義芳居」建築坐東南朝西北,為單進雙護龍之三合院格局,由前埕、正身、左右護龍、左右外護龍及銃櫃等空間所組成。其面開五開間,入口門面採「凹壽」設計,為磚砌出挑墀頭「火庫起」屋身,正廳及左右護龍皆為堅固的磚石厚牆,牆上並開有海棠形及圓弧形石窗。
歷史影響:
「義芳居」為臺灣北部典型的「安溪厝」,原屋後與兩側築有圍籬,屋後開有兩口水池,用以蓄水防範火攻。四周的牆壁設有大小不一的銃眼,用以觀察入侵者的動靜。原位於護龍右端設有兩座兩層高的銃樓,目前僅存一座。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