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雙忠廟
雙忠廟
時間
1869年08月
地點
嘉義
相關人物
張巡、許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雙忠廟,為主祀雙忠神(張巡和許遠)的廟宇,張巡和許遠乃是唐代知名忠臣,其信仰流行於福建、潮汕及臺灣,臺灣的建廟地區主要在大臺北地區,稱集應廟、集順廟、忠順廟等。閩臺部分地區也將雙忠廟稱作翁公廟(俗寫作尪公廟)。
事件背景:
位於嘉義市東市場街區,有座「嘉義第一古廟」美譽的雙忠廟值得您到此參訪。號稱第一是因為它是嘉義市最早建造的漢人廟宇,建築格局雖然不大,卻非常具有歷史味道。關於雙忠廟的記載,最先見於康熙56年(1717)所修的《諸羅縣志》:「睢陽廟在署縣之左。祀堂張中丞巡。其祀之入台,未知所由來。康熙二十八年耆民募建;年久失修。四十八年,參將張國、守備黃元驤重建。俗稱元帥廟。」。廟中主祀的是唐代張巡、許遠兩位大將軍。
張巡、許遠在史上定位是平定唐朝安史之亂的大功臣,當時兩人堅守睢陽城一年多,因彈盡糧絕被俘而殉城,被朝廷追封張巡為「揚州大都督」,許遠為「荊州大都督」,並下令在睢陽立廟,稱「雙忠廟」,歲時致祭,民間則因為兩人英勇忠貞將他們奉為專收厲鬼的神明。
雙忠廟雖然不巍峨,民間藝術精粹相當有可看性,從廟殿構築、雕梁畫棟、廟前華麗的磨石子羅金龍柱,到龍虎堵交趾燒,都是國寶級大師的精心傑作,連廟柱上許多老師傅留下的對句如「國事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等,都別有韻味。
Top
發生過程:
雙忠廟又稱元帥廟,主祀神為中國唐代安史之亂死守睢陽的張巡、許遠二將,俗稱尪公。根據《嘉義市志 卷十 宗教禮俗志》的紀錄,雙忠廟即明鄭時期屯兵就已出現的元帥廟,可說是嘉義首廟。而《諸羅縣志》則記載其建於康熙28年(1869)。根據學者邱彥貴先生的研究,該廟曾在道光26年重修(1846),廟內的石柱可做為證據。明治42年(1909)日本曹洞宗強佔雙忠廟做為嘉義佈道所長幸15年。皇民化時其神廟亦移祀城隍廟,光復後由士紳黃文陶醫師等人發起重修,民國38年完工;民國67年林本川主事重修。目前廟內仍存有清康熙28年「本街雙忠廟境元帥爺香座」。
嘉義雙忠廟的歷史據「諸羅縣志」的記載:乃是「祀唐張中丞巡。其祀之入台,未知所由來」,該廟於康熙28年(1869)由地方耆民募建,至康熙48年時再由北路參將張國、守備黃元驤等所重建增祀張巡夫人、其部將雷萬春、南霽雲和二匹泥馬。石萬壽先生指出本廟地處紅毛井以北,清縣署之南,此地為明鄭時期智武鎮本部的所在地,張巡應為明鄭屯兵所奉祀。入清後仍由里民所供奉。從漢人在嘉義建廟的時間來看,雙忠廟確可說是「諸羅山首廟」;嘉義較早的興建的諸多廟宇中,城隍廟是到康熙54年才興建,亦晚了數十年。
歷史影響:
雙忠廟雖然不巍峨,民間藝術精粹相當有可看性,從廟殿構築、雕梁畫棟、廟前華麗的磨石子羅金龍柱,到龍虎堵交趾燒,都是國寶級大師的精心傑作,連廟柱上許多老師傅留下的對句如「國事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等,都別有韻味。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