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黃氏節孝坊
黃氏節孝坊
時間
1882年08月
地點
臺北
相關人物
王天錫、陳培桂、高臚璟
黃氏節孝坊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黃氏節孝坊現位於台灣臺北市的228和平紀念公園內,是中華民國直轄市定古蹟。黃氏節孝坊落成於1882年,是臺北市內難得一見的百年歷史以上的古蹟。

黃氏節孝坊座落於今二二八紀念公園內、國立臺灣博物館的右側,是為旌表王妻黃氏節孝事蹟而立。其坊原立於臺北城東門內(今總統府停車場旁),日明治34年(1901年),日本人為了拓建總督府官邸(今臺北賓館)的圍牆,故將它拆下,遷移至今二二八公園內。

1990年,因臺北捷運施工,又二度將該坊拆下,直到1997年才又重新組立於現址上。

事件背景:

黃氏,原名嘂娘(嘂,通「叫」),諡端懿。生於1820年9月9日,卒於1893年2月23日,享年74歲。黃氏家居福建舖錦(今石獅市寶蓋鎮鋪錦村),16歲遠嫁泉州晉江17歲的王家霖。

王家霖小名馬赤,字則樹,號秋霖、敦巖。父親是王宗河,任五品官,後來因故辭官從商,往返福建泉州與台灣艋舺兩地作生意。王家霖考功名,考了很多次都沒上,於是就丟下書本幫助父親王宗河做生意。王家霖體弱多病,1847年因病去世,年29。當時28歲的王妻黃氏不但跟隨公婆從泉州遠渡來台灣艋舺定居,並獨自撫養三子兩女,且子皆有其功名。(長子早逝)(《淡水廳志》)

1870年,王家霖弟王則振,向淡水地方官員陳培桂與高臚璟請託旌表,陳、高奏報朝廷黃氏節孝事蹟,並求旌表;同治皇帝賜金三十兩,准其建坊及節孝祠。之後,黃氏次子王天錫積極募款興建節孝坊。

1882年,建於臺北府城東門內的黃氏節孝坊落成,石材工匠皆來自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