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 民國事件 -> 新莊文昌祠
新莊文昌祠
時間
1875年08月
地點
新莊
相關人物
林明德、林世南
新莊文昌祠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簡介:

新莊文昌祠位於臺灣新北市新莊區,為一間主奉文昌帝君的廟宇,於1985年8月19日公告為三級古蹟,後改為直轄市定古蹟。文昌祠最初於1813年建在新莊慈祐宮右側,《淡水廳志》記載為淡水廳五文昌祠之一,1875年遷建於現址。

事件背景:

新莊本無文昌廟,後來艋舺縣丞曹汝霖在嘉慶18年(1813年)倡修慈祐宮,因為完工後還有餘款,遂在慈祐宮右側興建文昌祠,供奉原配祀在慈祐宮內的文昌帝君神像。後因原祠面積過小,光緒元年(1875年)艋舺縣丞傅端銓及士紳陳式璋等鳩資,將文昌祠遷建到現址,並在文昌祠左側護龍設兼作義塾之用的「崇文閣」。

到了臺灣日治時期之初,總督府於明治31年(1898年)成立「臺北國語傳習所新莊分教場」,借用文昌祠作為校舍,後來該校在該年公學校令發布後改為「興直堡公學校」,是現在新莊國小的前身。但文昌祠的崇文閣依然持續辦理漢文補習教育,直到皇民化運動時期才被停辦。

興直堡公學校遷出文昌祠後,新庄區區長林明德曾在大正3、4年(1914、1915年)左右重修。皇民化運動時期,除了漢文教育遭到禁止以外,文昌祠的香火也因為神道教的推行而衰弱,早晚的燒香點火與維護,皆由旁邊的品珍號食品行負責。

二次大戰後,新莊的臺北縣參議員林世南為了辦理文昌祠的所有權財產登記,在民國35年(1946年)6月23日於慈祐宮召開信徒大會,在123名信徒代表參與下,選出林世南、陳塗(鎮民代表會主席)與鄧蘇松(鎮民代表)為新任管理人,並在同年7月29日呈報此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