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李永和逝世
李永和逝世
時間
1862年10月18日 ~ 1862年10月18日
地點
成都
相關人物
李永和
資料來源:百度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李永和(?-1862年),雲南省大關縣人,貧農出身,清朝末年順天軍起義領袖、滇匪。
事件背景:
1859年,李永和與藍朝鼎、藍朝柱兄弟乘太平天國、捻軍及廣東洪兵起義等全國反清之機,以「不交租、不納糧」「打富濟貧」的口號起義,自號順天王。順天軍進入四川省,包圍敘州,占領犍為、樂山,當時由於犍為、樂山等地的製鹽業興盛,鹽工參加順天軍,其軍勢膨漲10數萬人之上。
1860年,段階率領順天軍的活動範圍40餘州縣。李永和、藍朝鼎和藍朝柱分兵,藍朝鼎、藍朝柱北上攻綿州,李永和則守衛犍為、樂山一帶。
湖南湘鄉人胡中和剿滇匪李永和於樂山附近的井研,連戰皆捷。
咸豐11年(1861年),李永和竄踞富順牛腹渡,兩岸築堅壘,背水而陣。胡中和挑選精銳的士卒沿河設伏兵,自率羸師誘之。
清朝四川總督駱秉章章督湘軍蒞蜀,檄文胡中和偕軍援助綿州,以解決滇匪藍朝柱的包圍。當援軍到達,連破逆賊,綿州之圍始解除。藍朝柱竄往丹稜,與李永和合攻眉州。
胡中和立刻馳援,反賊分兵反擊,胡中和衝鋒突破陣地,遂解眉州之圍。清軍進攻丹稜,藍朝柱逃走。
同治元年(1862年),李永和自眉州敗後,竄踞青神,駱秉章集中兵力進攻李永和,數敗之,李永和逃入犍為,負嵎死抗。後派譚仁曲持書詐降,期會於豬市坡,李永和與其黨羽以數十騎來會,清軍伏兵分路攻擊,焚其巢。李永和等人驚恐逃跑,清軍追擒,招降其群眾有五千人。同年,李永和被捕殺。
Top
發生過程:
1859年(清咸豐9年)至1865年(清同治4年),雲南、四川等地反抗清朝封建統治的農民起義。 19世紀50年代,清政府為籌措鎮壓太平天國運動和捻軍起義的巨額軍費,加緊了對滇、川農民的壓榨。苛捐雜稅,橫徵暴斂,敲詐勒索,誣良為盜,階級矛盾日益激化。
1859年7月,雲南昭通破產農民李永和、藍朝鼎等在家鄉牛皮寨聚眾起義。 10月,李、藍率義軍六七百人由滇入川,連克筠連、高縣、慶符(今高縣北)諸縣,以“打富濟貧、除暴安良”為號召,深得四川人民擁護,隊伍迅速發展到數千人。最終被清軍所滅,李、藍起義失敗的另一方面,是由於沒有一整套的規章制度,缺乏管理,也造成了打雜、搶劫、燒殺地方百姓的混亂局面,故史稱'李亂',或'李逆亂'。
同治元年(1862年),李永和自眉州敗後,竄踞青神,駱秉章集中兵力進攻李永和,數敗之,李永和逃入犍為,負嵎死抗。後派譚仁曲持書詐降,期會於豬市坡,李永和與其黨羽以數十騎來會,清軍伏兵分路攻擊,焚其巢。李永和等人驚恐逃跑,清軍追擒,招降其群眾有五千人。同年,李永和被捕殺。
歷史影響:
李永和、藍朝鼎起義、隊伍曾發展到30餘萬人,活動範圍遍及滇、川、鄂、陝、甘5省,堅持6年之久,沉重打擊了清朝統治,客觀上支援了太平天國起義。但起義軍分區作戰,未形成統一的領導核心,各戰區缺乏有力的戰略配合,綿州、眉州之戰又採取長圍之策,進行陣地決戰,終致失敗。
Top
回上一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