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位:
中國文化大學
IP:
140.137.101.202
首頁
年表
民國人物
人物年表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資源共享
全部
民國人物
民國事件
期刊文獻
專書
照片
首頁
->
民國事件
-> 埔頂洋樓
埔頂洋樓
時間
1870年11月
地點
淡水
相關人物
威爾
資料來源:維基百科
背景
過程
期刊
專書
照片
其它
簡介:
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為清朝淡水關稅務司的官邸,別稱小白宮,建於1870年,位於淡水埔頂,因之又名「埔頂洋樓」,1997年經內政部評定為三級古蹟。
事件背景:
淡水開港後,於同治元年(1862)6月22日開關徵稅,福州總務提議在台也聘用外國人為稅務司,經上海通商認可後,首位到任的稅務司為何英國人威爾爵士,後來由美國人斯甄克接任,本國的關稅委由外人代辦,也許今日難於理解。在稅務司的管理下,淡水港確實面目一新。稅務司公署衙門在今紅毛城停車場前,是當年最豪華的建築,本棟殖民地式白堊迴廊的建築建於同治末年,原本有三棟,本地人稱「埔頂三塊厝」。是當時稅務司官邸,他們在此工作輕鬆,生活之享受非當時台灣百姓所能想像,日本領台後,首相也曾慕名到此下榻一宿,留下風流韻事。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而廢除,被附近淡江中學學生稱為「化物敷屋」(意即:鬼屋)。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危機:1996年,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在當地仕伸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建築,永久維護,並於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而區公所也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文化資產,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給新北市政府整修使用。
Top
發生過程:
白色灰泥外觀的小白宮為前清淡水關稅務司官邸,現為市定古蹟,正立面朝南,面對淡水河。早期與另兩棟助理與職員宿舍並稱「埔頂三塊厝」,後因戰火,僅關稅務司官邸留存至今,現內部規劃為藝文展覽空間。
建築上每一個設計環節都呈現出殖民地式建築特徵,地基抬高1公尺,兼具防潮與展現建築氣勢的雙重目的,另如在四周有類似迴廊之 Verandah(涼臺)設置與落地門窗,還有因為設有壁爐而用以排煙的煙囪等等。此外,並具有十一個半圓拱圈設計,東、西面各有四個半圓拱圈,規律對稱的拱圈,十分整齊大方,除了視覺效果外,更可以增加光照面積,讓每一個空間都能得到充足的日照與視野。
門窗的位置均與迴廊拱圈相互呼應,除了考慮到採光性及通風性良好外,更考量到由室內觀賞景色;並且在迴廊每一扇門窗上,都附有木質的活動百葉窗,作為調節光線及加強遮陽效果之用。屋頂是四坡式斜屋頂的基本形式,方便排水,可以增高室內空間或作成閣樓使用,同時具有隔熱作用。
歷史影響:
日治時代這棟建築物屬稅關,因關務大減而廢除,被附近淡江中學學生稱為「化物敷屋」(意即:鬼屋)。戰後,其東側另二棟同型洋樓被拆除,危機:1996年,財政部關稅總局曾決定將此建築報廢,改建員工住宅,引起所謂「搶救小白宮」的行動,在當地仕伸及專家學者的強力奔走下,才保住這棟具有歷史意涵的白色建築,永久維護,並於2004年重新整建為現今的樣貌。而區公所也提報古蹟評鑑,以保存此文化資產,目前已被列為三級古蹟,給新北市政府整修使用。
Top
回上一層